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农家恶妇第63节(1 / 2)





  程家兴暂停了她的走路练习, 伸手把人抱起来, 告诉她:“那是你四叔四婶。”

  要她一张嘴就把“四叔”“四婶”喊明白, 那太为难人,冬菇她张嘴喊了个叔, 又抱上她爹的脖子跟她爹亲近起来。这姑娘差不多十个月大,爹娘爷奶都认得出,并且会喊, 除此之外就只会说饭饭这些,基本上张嘴都是单字或者叠字, 复杂了她就说不明白。

  她学说话的速度没比别人快很多,学走路的进展却很大,上个月开始扶墙走,现在哪怕还有点晃悠,轻易不会摔了,程家兴正准备牵着她走走看,等到牵着都能走得很好,就可以尝试着丢开手。

  村里其他家的孩子都是随便带,没有照看得这么好的,多数人家的满岁了还只会爬,走不稳当,程家兴觉得自家这个满岁之前肯定能走得很好。

  他天天在教,天天带着走,家里吃得又好,冬菇她胳膊腿儿都很有力,之前黄氏过来,逗着她玩把人逗恼了,冬菇就伸手打了她奶一下,黄氏说那手劲儿比别家两岁的娃都不差,力气够大的。

  黄氏说很多娃就是腿上力不够,撑不起来,她劲儿这么大,要站住了不难,只要拿捏好平衡很快就能走能跑。

  说这个的时候何娇杏也在边上,还道等她能走能跑之后,人就不好带了。

  从一岁多到她明是非之前,跟前都离不开人的。

  可能因为成了亲,程家旺看冬菇的眼神都变了些,他比以前还多了两分喜欢,到跟前来同哥哥嫂子打过招呼就伸手说想抱一抱,抱过来更是亲热,都舍不得丢手,不停跟冬菇说我是你四叔,来喊一声四叔,跟我喊四叔……

  程家兴看着碍眼,嫌弃道:“这么稀罕我闺女你也没给她打几样玩具。”

  看他张嘴就要东西,何娇杏扶额:“老四你别管他!他就见不得别人抢他闺女,冬菇跟谁亲热他怼谁,头一回当爹的就这毛病!”

  刚说完,程家兴瞪眼看过来了:“媳妇儿你是我媳妇儿,咋拆我台呢?我这不是毛病!我是怕她谁伸手都给抱,回头来个心不好的就把她骗去卖了!”

  说着程家兴还伸手戳了戳他闺女的脸,语重心长道:“冬菇啊,听没听到爹说的?你看这种长得人模人样的,他未必就是好东西!你好姑娘家咋能随便给人抱呢?”

  这么说完,他瞅瞅程家旺:“老四你抱够了吧?”

  然后他把闺女抢了回来。

  程家旺看着也觉得好笑,说:“我侄女儿会玩玩具了?她喜欢什么玩具?我抽空做几个给她。”

  做兄弟的真这么说了,程家兴又摆摆手:“算了吧,成亲之后有你忙的,我闺女要玩什么我给她买,你操啥心?”

  程家旺还在看冬菇,看他心欠欠的,何娇杏说:“喜欢小孩子就让四弟妹加把劲,生一个给你。”

  一直没插上话的袁氏脸蹭的红了:“怎么扯到我身上?”

  “老四领弟妹过来是想给我们认个人?”何娇杏让他俩进堂屋坐,坐下说会儿话,自己去烧水跑了个茶。等她端上茶碗回来,两兄弟已经跳过好几个话题,说到后面的打算上了。

  程家旺已经拿到当娘的代管那笔钱,先准备挂在师傅那边接活:“我现在打桌椅板凳床啊柜子都没问题,手艺还是粗糙了一点,东西做出来经用不经看。现在这样要独立出去还不够,我跟师傅商量过,准备挂在木匠铺里接一些便宜的活,等手艺更精湛一些再考虑自立门户的事。”

  程家兴抱着胖闺女听他说,听完才道:“你们那行我不懂,反正你在外面遇上困难就回来说一声,几个做哥哥的不说本事多大,多少也能帮你一些。”

  何娇杏端着热茶过来的时候他们刚好说到这里,她做嫂子的也讲了一句:“以前你自己过日子,潇洒一些也没什么,成亲以后得顾家才是。”

  “嫂子我知道。”

  “那我就不多嘴了,你这次回来准备待多久?”

  程家旺捧着热茶灌了几口,说:“过几天就准备走,我跟师傅说好的,回那边去还要办两桌席。”

  “你回来爹娘总是很高兴,就可惜每次在家待的时间都不长。”

  要是可以的话,程家旺也想在家里待着,可既然选了木匠这条路,也还没学到火候,就得跟着师傅去看去做。程家旺说等以后可以独当一面,会慎重考虑在哪里开铺子,争取选个离爹娘近的地方。

  有目标是好事,听他说以后如何如何程家兴还挺高兴的,回头又跟何娇杏念叨,说慢慢来老四总能做出些名堂,他肯下苦工,也很有想法。

  不光程家兴在谈论兄弟,从三合院离开之后袁氏也跟程家旺说了几句:“三哥三嫂看起来跟一般的乡下人是不一样,难怪说是家里最出息的。”

  程家旺问她怎么个不一样法?

  袁氏摇摇头:“具体说不上来,真要说就是个感觉,看三哥说话做事就跟那些大户人家的没两样,比一般人多很多底气。他又比大户人家的随和,看着不傲。至于嫂子,那比我们镇上人还像镇上人,像是体面人家出来开过眼界的。乡下媳妇儿身上大多有一股小家子气,三嫂她就没有。”

  程家旺笑了个够。

  袁氏问他笑啥。

  他道:“我三哥就爱听别人吹他,这些话你倒是当他面说,当面说他肯定高兴。”

  “你当我在拍马屁呢?我说真的!有本事的人看着跟一般人就不一样,从头到脚都不一样。”

  “我感觉倒不明显,三哥他性情跟以前差不多,可能你是知道他有能耐才觉得他处处都跟人不一样。像以前,我哥躲着不肯下地干活,村里人说起来就摇头,都说懒成这样怎么娶媳妇儿?怎么能养活一家?现在他还是不下地,因为有些家底,人家再说起他就觉得是有本事的人他不用去卖力气,就感觉他做什么都对,都合情合理。说到底,人还是要有本事才能叫人高看一眼,你看我们村会种地的勤快人不少,谁会特地去夸他们呢?叫大家伙儿看来,你是庄稼把式就应该会种地,会种地没什么了不起的。”

  感觉扯远了,程家旺又把话题带回来,说:“咱们跟几个哥哥相处的时候应该不会多,但我还是跟你说说,我大嫂是一条肠子通到底的,她有啥事都能直喇喇给你怼过来,三嫂是那种你有话直说,说明白都好商量,藏着掖着还要她出力帮忙就不行。至于现在这个二嫂,才进门不久,我也不熟。”

  说到二嫂,因为都在老屋住着,袁氏跟她比跟另外两妯娌还要熟稔一些。

  杨氏是个没什么脾气的人,话很少,但也不难相处。

  要袁氏觉得,三个嫂子里面她还是跟何娇杏说话压力最大,可能因为三哥本事大家底厚,面对他们就难免会紧张一些,不是一张嘴什么都敢讲。

  “三哥那闺女是叫冬菇是吧?她比镇上孩子还体面些,哥嫂真会养人。”

  “冬菇她托生在嫂子肚皮里头的确是投了个好胎,整个村里就没有养得更精细的娃。我每回见她都想要个闺女,想想咱们要真生个闺女恐怕不会像这么玉雪可爱……”

  程家旺在家里这几天除了把老桌子老椅修一遍,就是带媳妇儿到处看看,这么混着日子过得也快,看差不多了他跟父母兄弟好好吃了一顿,又带上媳妇儿回了木匠铺。

  这次送程家旺出门黄氏的心情都不同,她当娘的生养了四个儿子,儿子们全都娶了媳妇儿,以后就各自挣钱吃饭,当娘的担子总算卸下来了。

  先是把四儿子送出门去,看老二这头也没啥事,黄氏又把心思放回孙女身上,她天天在三合院看冬菇学走路,到十月初,何小菊来了一趟,闲聊的时候告诉何娇杏说,朱小顺那个在镇上读书的堂兄回来了。

  朱小顺这个名字是村里人喊的,因为他小名叫小顺儿,朱家到他这一代排到宏字辈,他在家谱上登记的是朱宏顺,他那堂哥叫朱宏志。

  朱宏志从小就聪明,据说他是村里面学说话最早的娃,听老一辈说会捡话的聪明,还说送他去读书没准能有出息。他爹娘听着动了心,排除万难让他当了读书人。读书人却不是那么好当的,朱宏志考了好多回都没取上秀才。家里本来对他寄予厚望,他是诸事不问专心求学。但因为求学路不顺,家里逐渐动摇,这次他又考砸家里人就跟他商量是不是边挣钱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