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将军在下[重生]_105(2 / 2)

  台下的大臣各各面面相觑,沉默无话。忽而有一人从跪拜的大臣中走出列来,跪在文和帝面前,大声道:“臣昨日夜观星象,发现天象有变。帝星式微,红星赤盛,天势可危!为今之计唯有南迁才可破此灾劫啊!”

  说这话的并不是一个甚么多大的官,而是翰林院里区区六品的侍讲学士——徐珵。

  徐珵的官虽然不大,可此时此刻说的这番话作用却很大。眼下的京城人心不稳、兵力匮乏,反观之敌军却气焰正盛,兵马充足。

  保卫京城的一战很有可能是败。与其这样,倒不如直接舍了京城,逃了算了。这并不是甚么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打算,而就是实打实的投降了。

  割让半壁江山,偏安江南一隅。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保命才是最重要的。甚么爱国甚么忠君都是空的、虚的。徐珵说出了大多数人想要说的话——很快就有高位的大臣纷纷出列支持徐珵。

  文和帝坐在龙椅之上,神情有些悲凉地看着台下的人——他虽是性格温厚怯懦不假,可要他眼睁睁地把祖宗留下来的基业给断送出去,他又实在做不到。

  但眼下京城又确实岌岌可危——文和帝楚权按了按自己隐隐作痛的太阳穴,一时决定不下。

  突然大臣之中又有一人走了出来,他比方才徐珵的声音还要大上了数十倍。

  “主张南迁者,当杀!”

  众大臣一个个错愕地看着眼前厉声高喝的年轻人,许久才有人迟缓地反应过来——那是在安州之战中死去的勐国镇虎大将军之子——时玉守。

  五日前,文和帝楚权亲自去时启章的墓前探视。时何弱抓住时机跪在文和帝楚权面前,跪在地上的时何弱只开口说了一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出自李贺《雁门太守行》,至于黄金台的典故则是战国时期燕昭王即位之初,因有感于千金买骨的故事,高筑“黄金台\quot;以招徕人才,后以致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的故事。

  “草民才低位下自是不敢求圣上的黄金台,但求圣上能给我能个机会准我为国效力,杀敌平乱。”

  随同的李长笑叩拜在地说明时何弱的身份:“万望圣上慈恩。此人乃是时将军的二公子时玉守,与之已故的弟弟时何弱同样都是有武学将才之人。”

  文和帝楚权沉吟了半响,考虑再三,封了时何弱一个五品的上都校尉。

  五品的上都校尉并不大,但小也不算很小,文和帝给的很有分寸。时何弱叩头拜谢:“圣恩浩荡,感激涕零。然受之职,当有其由。臣斗胆请圣上邀百官之能者与臣坐论兵法,较量武艺,比拼列阵。三日之内败一局,臣当拔剑自刎以谢圣恩。”

  一时之间,全京城上下无一人不知道了过世的时大将军府二公子的名头。

  “时玉守!”被时何弱一句坚决的话语和震慑人的气势吓着了的徐珵率先反应过来,冲到时何弱面前,指着时何弱的鼻子斥骂道:“现在是国家有难,不是你计较个人恩仇的时候。你要为了给你爹报仇葬送我们这个大勐国吗?!”

  “对对对。”众人如醍醐灌顶般地反应过来,立刻附声赞同徐珵的意见,将时何弱团团围住:“国之大难,而这等自私自利的小人竟还想着以家仇为先!”

  时何弱冷冷地看了一眼围在他周围的人:“那现在也是国家存亡旦夕的危急时刻,而不是你们企图借以南迁,保全狗命,弃家国于不顾,弃百姓于不顾的时刻!”

  “徐珵。”时何弱抬眼看着站在自己最前面的人,开口道。

  徐珵顿时吓得险些两条腿跪下,一他没有想到才当了几天上都校尉的时何弱是如何知晓了他的姓名,二此时站在他眼前的时何弱的神色实在是太过可怕。

  再想到对方刚刚高声喊出的那一句“主张南迁者,当杀!”以及眼前之人虽然死去但余威仍在的那个大勐国第一将军的父亲,徐珵就心虚心慌得紧。

  “南迁,你的妻子儿女你的家人是都保全了。可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呢?他们的家呢?拿无辜数十万百姓的家换得你家的一个平安,你当真忍心?”

  “天子护民,臣子为民!舍民而去倒不如自戕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