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章(2 / 2)

  他们实在相差太远,并不仅仅只是出身,而是能力——甚至于魄力。在他浑浑噩噩混日子,自以为很了不得的时候,谢琰与李遐玉二人便已经开始冒着性命危险四处追杀马贼了。所以,他们之间的距离才会愈来愈远,直至他无法企及。

  谢琰掸了掸衣角,握着轻刀立了起来,居高临下地望着犹如斗败之后夹着尾巴的狼一般的少年郎:“你有心为阿玉考虑,我替她承你的情。不过,那些会让双方长辈生出误会的事,往后还是少做得好。”

  “……”何飞箭垂着头沉默不语。

  谢琰转身走开了,何飞箭倏然抬首,便见他径直走向李遐玉的帐篷,一路上遇到好些巡逻的部曲与女兵,却没有任何人阻拦。他打从心底生生地闷出了一口血——终于明白这混账到底为何不敢挑破心思了!在不曾确定元娘的心意之前,他借着义兄的身份能做的事实在太多了!如同眼下,若非他是义兄,怎可能随意出入李遐玉的帐篷?!换了其他任何人恐怕都会忌讳一二罢!

  谢琰自然并非那等唐突的登徒子,他不过是见帐篷中烛光明亮,知道李遐玉尚未就寝,这才情不自禁进去看看她罢了。进入帐内后,果真见她正拿着舆图比划,眉头微蹙,便笑道:“这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事?连歇息也顾不上了?待明日再看也等不得?”

  “阿兄怎么也尚未歇息?”李遐玉接过他擦拭干净的轻刀,低声抱怨道,“我睡不着,总觉得咱们这次若就这么回去了,必定会错过漠北大乱的时机。不过,游牧部落时常迁徙,从以前画的舆图中亦很难推算出什么。”

  “‘就这么回去’?”谢琰失笑,“拿着将近一千首级凯旋,已经足够我再升一两转了。我与憨郎都很满足,倒是你未免也太心急了些。咱们粮草不足,又伤者众多,便是眼前再出现一千薛延陀人,也只能暂且退回去。”他们阻止了薛延陀人南下侵扰,在旁人看来,功劳也已经捞够了。自己大口吃了肉,也总须得让旁人饮几口汤罢,否则河间府内必定会人心不稳。

  “是我有些急躁了。”李遐玉垂下眸,“最近心境总有些浮动,回去之后,还是陪着祖母去尼寺中斋戒一段时日得好。”或许是杀气太重的缘故,又或许是何飞箭跟在身后的缘故,她偶尔会觉得自己的情绪有些不稳定,作战的念头也愈来愈激进。

  “我已经与何飞箭说清楚了,他往后再也不会缠着你。”谢琰忽然轻描淡写道。

  李遐玉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倒是并未怀疑他的动机:“无论我如何明示暗示,他都不理会。阿兄出手,片刻之间就将他收服了……他若能彻底想清楚,也算是件好事。我如今无心婚姻之事,也莫要耽误了他。”

  “他不适合你。”谢琰接过话,“不过,你也该想一想,自己想要一桩什么样的婚事,想嫁个什么样的郎君了。若非实在遇不上合适的,想必祖父祖母都不会同意你出家,孤孤单单地在寺观中过一辈子。”

  “阿兄怎么知道……”李遐玉怔住了。

  谢琰勾起嘴角,乌黑的眼眸定定地望着她:“你心中在想些什么,还有我不知道的?”

  被他这样凝视着,李遐玉忽然觉得双颊有些发热,不自在地卷起了舆图:“我……我会好好想一想,待我想清楚之后,再议婚事罢。阿兄……阿兄不是也到年纪了么?怎么不见你考虑婚姻之事?你什么时候给我们娶个阿嫂家来?”

  谢琰将舆图从她双手中抽了出来,收成卷轴亲昵地敲了敲她的额头,笑道:“待到你想明白的时候,我再告诉你,如何?”

  ☆、第八十七章 端倪初现

  就在河间府厉兵秣马,准备抗击南下侵扰的薛延陀人之时,谢琰、慕容若、李遐玉一举歼灭敌人的好消息迅速传了回来。前来报信的是谢琰的亲信府兵,精气神十足地将征战的细节一一道来,听得李和禁不住拍案大笑。旁听的郭巡只要想到自家大郎亦在其中,便已是难掩喜色,校尉们的神色亦是越发复杂。而府兵们则红着眼围着马厩转,看着悠闲啃食的骏马上挂着的累累头颅,各种羡慕嫉妒恨。

  没几日,谢琰等人便回到大唐境内,照例寻了书记官报功,又与李和、郭巡密谈了一番。何长刀留了两名校尉在边境附近继续警戒防备,也回到军营中。瞧见往吏部报功的文书之后,他不禁咬牙暗恨,何飞箭的年纪还是小了些。不然,这一回他杀了三五个敌人,亦是个极好的开端。

  谢琰有心说服李和,往漠北走一遭,亦让慕容若劝说李都督。不料,李都督与李和两位老将并不同意,认为漠北草原上如今情势诡谲,卷入其中只会失去大唐冷眼旁观的立场。若是假扮商队或马贼则更加危险——薛延陀人哪里舍得这种就挂在嘴边的肥肉?恐怕到时候会沦落到数个部落一起争抢围剿的境地。不如就此让那群饿狼彼此狠狠地撕咬一番,无论能内耗多少,皆是大唐得利。

  于是,谢琰便只能继续待在军营中练兵。不过,也因这回属下们都报上了功劳,至少能升一二转的缘故,大家都对他无比信服。便是先前由于他太过年少,而对他心怀不满的队正吴六,如今也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只恨不得天天替他端茶倒水,时时听他训斥。

  郭朴这回足足杀了十来个敌人,以郭巡的人脉,应当能让他取得二转功勋。眼见着军功即将赶上队中其他府兵,队正、副队正却都没有任何空缺,多少有些阻碍了他的升迁之途。不过,他倒是渐渐放平了心态,没有再着急。横竖已经在上峰面前留了名号,若有机会,谢琰必不会忘记提拔他。以谢琰的能耐,恐怕底下这一群拿得出手的亲信,日后都会有不小的前程,他只须紧紧跟着就是了。

  收到谢琰传回的讯息后,回到庄园中休整了几日的李遐玉颇有些失落。不过,思及自己涌动不安的情绪,且已然许久不曾陪伴柴氏,她很快便归了家。祖孙两个带上孙秋娘,一同去了县城外的天心尼寺斋戒诵经。

  转眼之间,初夏再至。此时虽然已经渐渐炎热起来,但时不时清风徐徐,依旧是举家出游、宴饮玩乐的好时候。又逢休沐之日,两骑飞奔而来,在李宅门前勒马停下。大管事李胜迎了出来,笑眯着眼:“两位郎君可算是回来了。某方才接到消息,姑臧夫人已经到了灵州,在新购的别院中安置下来了。阿郎与娘子皆不在家中,玉郎正在进学念书,某实在做不得主,两位郎君可有何吩咐?”

  跳下马的孙夏立时便呆住了,涨红了脸,半晌都说不出话来。谢琰瞥了瞥他,微微一笑:“姑臧夫人不同旁的长辈,我们很该马上去拜访才是。若是太遵从繁文缛节,恐怕夫人才会不欢喜。不如,你先替我们送张帖子去问候一声罢,就说我们立刻前去拜会。祖母、阿玉与二娘仍在天心尼寺?可已遣人去给她们报信?”

  “娘子原本便定在今日归家,所以某尚未派人前去。”李胜回道。

  谢琰便又翻身上马:“我去带个信,顺便将她们接回来。阿玉、二娘都须得随我们一同去才好。另外,你再给都督府的十娘子、慕容郎君捎个信。憨郎,你且带着玉郎先往灵州赶,到时候在城门外等着我们便是。”说罢,他便拨马离开了,只留下孙夏仍立在原地发愣。李胜与周围的仆从见状,皆忍不住摇着首笑了起来:李家多少年都不曾有什么喜事了,这回他们都打算大展身手,好好准备一番。

  天心尼寺就在弘静县城郊外,谢琰催马快行,不多时便来到尼寺外。这间尼寺前后共有三进,第一进为供奉佛祖菩萨的正殿、侧殿以及钟楼、鼓楼;第二进是比丘尼与居士们居住的静室、寮舍;第三进则是专供官眷们斋戒静修的精舍院落。因甫修缮不久的缘故,殿堂皆雕栏画栋,阶前开满了芍药,既有寺观的庄重,又颇带几分华美。

  守候在寺门前的年幼比丘尼正在打扫,见有男檀越进来,禁不住悄悄瞧了几眼。旁边的年长比丘尼轻轻咳嗽一声,抬首向着谢琰双手合十行礼。谢琰亦合十回礼,目不斜视地往里而去。因李家常年在天心尼寺斋戒、做道场,施舍了不少香油钱的缘故,他已经来过尼寺多回。寺中的比丘尼早已认识他,若无女眷格外看重礼节须得回避,便不会询问阻拦。

  柴氏最常住的精舍中植满了牡丹与芍药,此时各色花朵累累,景致正好,可惜却无人欣赏。谢琰走入月洞门内,一眼便瞧见守候在东厢房前的思娘与念娘。厢房的门紧闭,里头隐约传来低低的两句诵经声,令他的脚步略微停了停。

  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只恨不得能立刻疾走过去瞧一瞧心上人,谢琰却仍旧按捺住满心的思念,步伐一转,先去正房拜见柴氏。将姑臧夫人已至的消息相告之后,柴氏略作思索:“你安排得很妥当。能立刻见到你们,姑臧夫人才会欢喜,倒也不必拘泥什么安置妥当后再见面的礼节。不过,且别太过匆忙,自家中带些礼物过去才不会失礼。去罢,将元娘与二娘都带过去。”

  “是。”谢琰行礼告退,而后便飘然去见李遐玉。

  两个贴身侍婢见他来了,才想通报,却被他制止了。推门入内,就见李遐玉正端坐在简陋的松木书案边,举笔抄写经书,一边抄写一边轻轻念诵。她微微俯着首,眼睫如羽扇般上下飘动着,遮住了那双动人的乌黑眸子。挺直而小巧的鼻下,柔嫩饱满的樱唇时不时浅启,教人实在是看得转不开眼去。

  谢琰立在门边凝视着她,好半晌,才举步轻轻来到她身侧,垂眼看去。李遐玉仿佛并未发觉他的到来,心无旁骛地继续抄写,提笔蘸墨,经折上的字皆是极为漂亮的飞白书,足可拿出去当作法帖。而她身畔另一侧已经堆满了经折,也不知每日都抄写了多久,却让他不由得有些心疼起来。

  于是,谢琰不声不响地在她身旁坐下,亦从笔山上选了一支狼毫,举笔点墨抄经。他用的是力透纸背、锋芒毕露的行书,速度极快。两人就这样坐在一处,同时笔走龙蛇,虽然静默无声,瞧上去却分外和谐相称,犹如神仙眷侣一般。

  念娘与思娘对视一眼,勉强压下心中暗生的疑窦,继续退到门外,维持静默。

  谢琰从未背过佛经,对经文有些生疏,抄得断断续续。李遐玉抄完一卷,他堪堪抄了半卷,便同时搁下了笔。

  李遐玉禁不住睇了他一眼,黑白分明的双眸中满是笑意:“便是阿兄有心帮我抄经,心不诚,半途而废,亦是不作数的。”

  “权当作习字就是了。”谢琰勾起唇角,回道,又将姑臧夫人之事与她说了。

  李遐玉自是欣喜非常:“说来,也有些年头不曾见夫人了,咱们立刻就走罢。祖母可有什么吩咐?思娘,去将二娘唤过来,让她多带些最近绣的香囊与经卷,也正好送人。”她喜爱临摹法帖,来到天心尼寺后,除了习武之外便成日抄经不止;而孙秋娘则是每日只抄一卷,其余时候不是看她抄经,便是继续做她的女红针黹。大半个月下来,两人都颇有积累。

  “你抄的经书也挑几折送过去罢,心诚则灵。”谢琰接道,随意地翻开那些经折,挑了几份他最为欣赏的。李遐玉深信他的眼光,看也不看,便命念娘取来檀木盒子,将经折都安放妥当。

  “阿姊!”孙秋娘住在西厢房中,很快便赶了过来,有些紧张,“经卷送给姑臧夫人,香囊送给阿嫂,她们会喜欢么?”

  “你的女红做得这般好,谁不喜欢呢?”李遐玉笑着宽慰她,“安心罢。”

  孙秋娘这才略微松了口气:“那我再去挑一挑,阿姊与谢家阿兄稍等片刻。”说罢,她便又急匆匆地提裙奔了回去。原本今日便要离开天心尼寺,该收拾的都已经收拾妥当了,她要从那些封好的箱笼里找出合适的礼物,也须得费些时间。

  不过,这正合谢琰之意——他总算得了机会与意中人单独相处,于是便带着李遐玉来到院中的牡丹芍药丛内,低声细语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八十八章 灵州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