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1章(2 / 2)

  待到侍婢们按照她的吩咐,或准备出行的马车,或去库房清点药材,或前去外院迎接医者,李暇玉亦越发镇定起来。李遐龄立在旁边,忽然问道:“阿姊,谢家可要派人去通禀一二?或者,只告知谢家大兄大嫂?”愈是相处,他对王氏愈是没有任何好感,私下给灵州去信的时候,也将他的所见所闻皆禀告了祖母柴氏。如今柴氏尚未回信,但素来宠爱阿姊的祖母会如何震怒,他已经能够想象得出了。

  李暇玉自是不知,离开灵州之时他还得了柴氏吩咐的差使,垂首略作思索。她紧紧地握住谢琰的手掌,感受着他逐渐回暖的温度,有些艰涩地回道:“本便是我疏于照料,才使三郎病情发作却无人知晓……当然须得告诉他们。”至于王氏会如何愤怒,也是她应当承担的后果。但她若是想从她身边将三郎夺走,她却绝不能让她如愿。

  李遐龄有些不赞同地摇了摇首:“我已经说了,此事与阿姊无关,阿姊又何必白白受累?那位世母可绝非心软之人,必定会借题发挥,阿姊何必将这个借口送给她发作?谁知她会做出什么事来?到时候她是长辈,谢家大兄与大嫂又如何能拦得住她——”

  “阿玉……”仿佛听见了他们的争执,谢琰茫然而痛苦的双眸忽然动了动,缓缓地移到了床边的人影身上,意识渐渐恢复清醒。刹那之间,所有凝固的幻象都如潮水一般褪去,陌生的哭泣女子也渐渐地改变了形容,成为了犹带着泪痕与担忧的李遐玉,终于成为了他的娘子,他的阿玉。剧烈的痛苦在瞧见她的瞬间,也似乎平复了许多。

  “阿玉……”他几乎是从喉咙中挤出这个名字,艰难之极。然而,吐出这个他心心念念的名字之后,已经不由自己掌控的身体好似也正在恢复知觉。这令他不由得放松起来——果然,他就应该待在她身边。只要见到她,头疼便能缓解,而她离开之后,就仿佛度日如年。他离不开她——至少此时此刻,不愿意离开她半步。

  “三郎,我就在你身边……你觉得如何?”李遐玉含泪笑了起来,略有些惊喜地抚摸着他终于恢复温暖的苍白脸庞,“你可算是醒了,头还是疼么?且忍一忍罢,医者很快便来了。让他给你针灸,或是开个安神的方子,令你能够小睡片刻。待你病情安稳之后,我们便立即出门,去寻那位此前与你提过的道医。听闻她与崔家渊源深厚,应当会收治你……”

  在谢琰的眼中,她的脸孔依然有些模糊,然而他却仿佛心有灵犀一般,能够察觉她最细微的情绪与神态变化。她在担心,她在懊悔,她在恐惧,她在悲伤……原本,他最不希望她见到他发病,却依旧让她瞧见了——

  他心中不由得长长地叹息一声,低声道:“寻医之事……由你安排即可。延康坊……只需告知……我发病了。前因后果,皆不必提。”便是告知大兄大嫂,也未必没有令他们心生龃龉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一家的生活,又何必告诉他们这些细枝末节之事?

  李遐玉姊弟并不意外他会这般说,不过两人却突然同时沉默下来。

  谢琰很清楚,姊弟二人都觉得十分愧疚。然而,他却认为此事的过错全在于他自己:“只需如此即可。阿玉……与你无干,不必内疚……我累了,陪着我罢……”若非他什么也不提,甚至不告知他们其实每时每刻他都会觉得头疼,他们这些时日也不会做出那些安排。从今往后,便是为了她们母女俩,他也须得全心全意治疗这头疾了。

  “好,你闭上眼歇息罢。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李遐玉温声应道。李遐龄朝她轻轻颔首,便静静地退了出去。换身衣衫之后,他就听闻医者已经请来的消息,于是急匆匆地往外院接引医者进入内堂。

  医者是位古稀老人,仔细地诊脉问症之后,难掩踌躇之色:“老夫并不十分擅长针灸,且脉象也辨不清楚。不过,若是只需镇痛,倒是可扎上几针试试。”说罢,他便望向李遐玉姊弟,示意他们做出决定。

  李遐玉给谢琰拭去额角的冷汗,看着他忍耐痛楚的模样,心中不免浮起感同身受般的痛苦。她沉吟片刻,轻轻咬了咬嘴唇:“请施针罢。便是只能减轻他的苦楚,亦是好的。不过,待会儿还须得烦劳大夫随着我们前往青龙坊的青光观一行。”青龙坊位于曲江池侧,距离怀远坊实在太远。光是路上便可能须得花费将近两个时辰,若是没有医者在侧,及时看顾谢琰的病情,她实在无法放心。

  医者立即颔首:“若有机会旁观那位观主诊治施针,自是再好不过。日后你们若有需要,随时唤老夫即可,也不必给什么诊金。”他展开针囊,又快又准地给躺在床上的谢琰扎了几针,直到他缓缓闭上眼似是昏睡过去了,方松了口气:“这是老夫的独门针法,能令他暂且睡上一两个时辰。就趁着这段时间,将他送去青光观罢。”

  仆婢们早已备好了马车,遂用檐子小心翼翼抬着谢琰走向外院。李遐玉紧紧跟在旁边,又低声叮嘱李遐龄:“你不必跟着去,在家中看顾染娘。若是大兄或大嫂前来,只管告诉他们我带着三郎去了青龙坊。若是阿家前来,便说我们去寻医问诊了,这几日应当不会回转。”

  李遐龄只得听她安排,忧心忡忡地望着马车远去。不多时,他便听见染娘的呼唤声,遂立即换上满面笑容,转身迎了过去:“耶耶与阿娘因有急事,出去一趟。今日便由舅父来陪你,如何?怎么,如今有了耶耶便不要舅父了?唉,真是伤我的心哪。”他生得俊美,便是神色稍作夸张,也不妨碍翩翩的风度,举手投足依旧十足优雅。

  迈着小短腿走来的染娘被他逗得咯咯笑起来,好奇地往他身后探了探,却只能依稀瞧见部曲们的背影。不过,她虽然一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却依然对自家耶耶和阿娘一声不响离开的行为感到很不满:“不和耶耶、阿娘顽,只和舅父顽。”

  闻言,李遐龄眉开眼笑地牵着她肉乎乎的小手:“好,舅父带你去用朝食。用完朝食之后,咱们去院子里看梅。你想吃一点炙肉么?舅父亲手给你炙,不过只能吃一片……”说话之间虽仍是带着喜意,但他的眉却微微锁了起来:说来,阿姊这些时日大概无法入宫了,还须得派人去通禀一声,告个假才是。

  青龙坊地处长安城东南,虽毗邻繁华热闹的曲江池,坊内却依旧质朴平和。初入此坊时,甚至还能瞧见阡陌相交的田野,或种着时蔬,或种着花卉,颇有几分乡野之感。虽然刚过年节不久,天候也依然寒冷无比,市井百姓们却不得不为了生计开始外出奔波。路上的人们皆是行色匆匆,来来去去。

  坐落在青龙坊角落中的青光观则更是丝毫不起眼。虽则它拥有可称得上出神入化的道医与施药义诊的慈悲名声,早已不知不觉名震长安城,得到诸多世家贵妇的夸赞。然而,善男信女们捐出的香油钱,却从未用来修缮扩展庙宇。不过三进的小道观,远远看起来还是那般古拙,屋檐廊角处都带着岁月的斑驳痕迹。

  许是今天并非施药义诊之日,供奉香火的香客也十分稀少。当马车在观门前停下之后,李遐玉率先下车。她扫了一眼宁静祥和的观内,示意贴身侍婢与部曲们皆暂且留在外头,独自一人进入观中。道观第一进是供奉道君的三座殿堂,除了虔诚跪拜的香客之外,只有一位正在一丝不苟洒扫的女冠。

  她便走上前行了拜礼,说明来意:“道长,敢问此处可是以道医见长的青光观?外子罹患‘离魂之症’,头疼欲裂,痛不欲生。听闻观主医术高明,特来求医。”而后,她又取出真定大长公主的帖子:“若非急症重症,实在不敢烦劳观主。只是外子今日突然发作,疼痛不休——妾实在是无法可想,望道长慈悲,通禀观主一声罢。”

  那位女冠朝她行了道礼,这才接过帖子淡然一观:“既是重病求诊,又有贵主的帖子,便请随贫道进来罢。病人是男子,本不该进入女冠观,不过求医之人不问男女,暂时将他抬到寮舍去。待观主诊治之后,再另行安置。”

  “多谢道长。”李暇玉遂命侍婢们抬檐子,而部曲们依旧留在外头。随着他们过来的老医者姓刘,以同为医者的身份,也跟着一行人越过道观第二进,来到第三进院落当中。这一进完全是个大院子,四面挤着数十间窄小的寮舍。有些寮舍门窗紧闭,似是住着女冠或者香客;有些寮舍则窗户大开,空无一人。

  那女冠选了一间偏僻角落中的寮舍,示意侍婢们将谢琰抬进去。李暇玉走进寮舍扫了一眼,虽然陈设都称得上简陋,却都收拾得十分干净。他们是行武之人,曾经幕天席地,住在这样的房间中已经算是不错了。于是,她便只让晴娘、雨娘张罗着换了更厚实的被褥,免得谢琰受寒。

  不多时,又有另一位女冠前来,温声道:“观主有请定敏郡君前往静室一叙。”

  ☆、第一百八十三章 观主诊治

  青光观内外虽然极尽简单,然而随意之间便能觑见几分雅致,足可见观主的风骨与性情。故而,李暇玉来到静室中时,并不意外里头的陈设与寮舍同样简单得近乎简陋。相较之下,亦不过是墙壁上挂了些字画罢了。然而,仅仅只是几幅字画,粗略看过去,却隐约可见子竟先生的笔墨痕迹。联想到秦尚宫曾提起的观主出身之事,她心中亦是了然许多。看来,观主绝不仅仅是出身博陵崔氏这般简单,恐怕的确是嫡脉一支的长辈。

  既是长辈,李暇玉便按照长辈来见礼,并未细看端坐于榻上的人,便跪地行了稽首大礼:“妾谢李氏,拜见观主。”引她进来的女冠似是未曾料到她居然会行如此大礼,忙上前来托扶,难掩惊讶之色。

  “定敏郡君与贫道非亲非故,为何会行如此大礼?”榻上的女冠声音很是淡然飘渺,并无任何起伏与情感,却不知为何足以教人心中安稳许多。李暇玉起身再度一拜,抬眼瞧去,就见一位两鬓斑白的清癯女冠正垂目望着她。观主确实是养生有道,瞧上去竟不过比郑夫人年长些许,丝毫看不出来她方是崔家辈分最高者。

  “妾之外子谢琰,有幸拜子竟先生为师。故而,崔家的长辈,便是妾夫妇二人的长辈。”李暇玉将内中情由解释清楚后,观主的神色果然柔和几分:“原来他便是子竟曾提起的,罹患‘离魂之症’的弟子。前两日贫道也接到了子竟的信,正想着偌大的长安城,该何处去寻他这位弟子,想不到他却自己送上门来了。”

  李暇玉微微一怔,观主却云淡风轻地命弟子将真定大长公主的帖子还给她:“既是自家人,贵主的帖子便不必使了。她的帖子素来难得,随身带着,留待该使的时候再取出来。此外,贫道的医术虽称得上尚可,却从未诊治过‘离魂之症’的病患,也并无任何把握。你便是上门求医,心中也不能抱着痊愈的幻想。”

  “儿很清楚,此症绝非寻常。”李暇玉将帖子收起来,十分知情知意地换了自称,显得更为亲近一些,“不求短时期内便治愈,只想令他减轻头痛之苦。他如今那般难受,儿只恨不得以身代之,已经难求其他了。”

  “倒也不必如此丧气。”观主又命弟子取出空白帖子,写了几张,“药王如今虽很难寻得踪迹,但凭着贫道与故交,倒也应该能够支应一二。何况,离魂之症并非头疾,不需华佗建言曹孟德那般,须得开颅行事——你也莫要想得太多了,开颅绝非小事,我们不可能随意为之。”说到此处,她语中亦带着几分慈爱之意了。

  李暇玉不得不承认,她此前确实想过这桩传闻。或许昔年神医华佗确实有信心开颅医治曹孟德,如今的神医是否能做到这般仿佛神佛造物一样奇妙的事,她身为家属却很难相信。即使是药王,即使是观主,她依然心中存着几分疑虑。如今得知观主没有这样的念头,亦是放松了许多,又难免觉得惭愧。

  “且带我去瞧瞧他罢。”观主又道,差遣弟子们出门送帖子,“子竟在信中盛赞的弟子,亦令贫道觉得有些好奇。”她道袍飘飘,轻轻地将拂尘搭在手臂上,慈悲出尘,超凡脱俗,竟比观中供奉的那些道祖塑像画像更像神仙中人。

  李暇玉不由得发自内心地生出敬意与尊崇之情,遂将她带到谢琰暂居的寮舍中。观主细细地查看了谢琰的五官,辨别他的病状,又给他诊了脉:“脉象复杂多变,确实很少见。”一直跟在她旁边亦步亦趋的刘医者也忙不迭地点头附和:“老夫从未见过这样的脉象,观主对这‘离魂之症’可有诊治之法?”

  “许是当初伤及了头颅,并未及时医治所致,后来方失去了记忆。”观主倒也并未惊讶此处还留有生人,“多年前贫道义诊时,曾见过被石头砸伤头颅的病患,后来便是痊愈了,亦时常觉得头疼,亦有五感失衡的症状。他们的脉象,多少有些相似之处。至于要如何对症下药,贫道亦尚无成方。针灸或可一试,应当能够减轻他的头疼。”

  “有劳观主费心。”李暇玉再度行礼,难掩感激之色。刘医者亦忍不住热切地道:“观主,老夫可否旁观?老夫绝不敢偷师观主的针灸之术,只想知道,这离魂之症到底应该如何治!日后若是遇上这样的病患,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他虽年老,目光却依旧澄澈,不似寻常世俗中人那般浑浊不堪,可见其性情确实端正。观主便微微颔首,回道:“贫道本便邀了一些知交好友前来会诊辨症,这位大夫亦可加入其中。多一名医者,或许便多一分治愈的胜算。待到开春之后寻得药王,或许便更多了几分治愈的可能。”

  “儿明白,有劳诸位了。”李暇玉顿时觉得心下微松,自发现谢琰暗伤发作倒地之后所生出的忧心惊惧,终究渐渐褪去了不少。只要能够治愈,不妨碍他的寿数,她便能安心了。否则,若是时时复发,或猛然发作,她便是睡梦中亦不能安宁。

  诊脉后,观主便开了几个简单的安神方。刘医者眉开眼笑地捧着方子去取药熬药,俨然便成了初入行当的小药徒。李暇玉见方子中有几味药材他们已经携带过来,便让晴娘领人去取,又吩咐部曲回怀远坊多取些贵重药材过来。让观主辛劳已然过意不去,若是再随意取用观中的药材,她越发觉得心中不安。而且,她也已经打定主意,时不时便要给观中捐些药材或者香油钱,以报答观主的恩情。

  “雨娘,你去附近瞧瞧可有合适的宅院。不拘大小,只要收拾得干净些即可。三郎毕竟是男子,不好留在女冠观中住下。趁着如今得空,赶紧去罢。若是能赶在天黑之前办妥,便再好不过。”待心神安定之后,李暇玉便发现来往寮舍的几乎皆是女子,谢琰住在此处确实非常不合适。就算是病患,也不得不顾虑一二。

  将婢女们都遣去做事后,她便再度在床前坐下,紧紧握住谢琰的手。许是因头疼之故,他在睡梦中也依旧很不安稳,额间频频沁出冷汗,眉头紧锁仿佛深陷噩梦之中。忽然,他模模糊糊地喊了一声什么,猛然间张开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