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打破条框的思索





  一天,冯路他看到放学的孩子们,兴高采烈,蹦蹦跳跳地涌出校门,拥簇在一起欢呼雀跃的样子,这是小学校门口的情景,叽叽喳喳像小鸟一样歌唱的孩子们在相互追逐戏耍。

  其中一些调皮的学生拉拉扯扯,甚至于勾肩搭背,在熙熙攘攘的拥挤中你捅我一下,我偷偷地拽你一下,甚至于追逐笑骂,表现了半大小子的天真无邪的坏样儿。

  目睹了这情景,冯路他的脑海里浮现为人师表的老师们,在传授课程的知识,同时也激励学生要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抱负,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的言行,不乏其人在受启蒙下的学生会选择远大理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这无可厚非的。

  父母同样都会督促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文化课,何况只有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途径,是一条人生的坦途,学生们在双重负荷的教育下,通过十几年受教育和学习,真正的步入社会后,才觉得人生不能只靠理想而生活,需要选择生存下去的职业。

  冯路他不反对学而优则仕这样理想人生的教育,只是人人才智不同,人人建立在理想教育上未免有点牵强附会了,职业教育应该是多数人的理想选择吧。

  冯路他认为教育体系应该建立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而进行教育,一个人要学习最基本的生存的技能,要因人施教,培养孩子各自的适应生存的能力,培养孩子们自我因材施教的思想的同时,也要培养社会那种平等的职业荣誉感。

  意识形态领域最好不要把人与工作分成三六九等,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荣誉感,归宿感及满足感觉,不论是工人、农民、军人、商人、师长、医护人员要有同等对待人际的待遇。如果在老师们的正确引导下,顺其自然,特别的聪慧者要积极地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可继续上大学、读博士深造,实现人生更大的自我价值目标。而多数人的教育要进行技能教育。

  哎,人各有志、物尽其用,社会的教育和培养每一个时代的人才。

  据说外国人的教育模式,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开发智力帮助孩子发挥独立思考与想象力的能力的教育,让天赋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模式不同培养出的人才就不同。

  人与人之间勤奋努力结果有差别的,不是人人都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冯路他认为,人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为他也曾受到了理想主义的教育,要做大事的观念和那种思想的思路。

  而不注重实际的生活,于是冯路他思想当中就把能够写小说当成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差一点当成了职业,这样的想是非常不正确的想法,自从萌生了这念头,创作的欲望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小说是用文字语言写出的生活琐碎的闲情逸致的故事,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写小说也必须有这方面的天赋才行,步骤和想法正确,也需要时间,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和磨砺心理的过程。不过,通过实践和努力,才晓得一个人的写作,必须还要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如天赋和稳定的工作收入和安稳的环境,才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业余创作。

  时光荏苒,转眼间拾起那份残存的记忆,觉得应该静下心来做事,不过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某种精神的支撑。要想受人尊敬,就像被人供奉的雕像那样要经历千刀雕刻的艰难险阻的过程,不想被刀雕刻的石块自然也就是脚下的铺路石,不被人器重。

  所以说要想做成为什么家,或者说了不起的人物留下名声,被人崇拜,人就要必须经历千刀万剐般的煎熬。

  这个道理深深铭刻于冯路他的脑海,要付出巨大的人生代价,同时也要有那种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能力,然而不识时务的冯路他却长年累月钻进了自我封闭的精神痛苦中,把青春与时光全部的浪费在寂静的生活里。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我没有什么天赋,只是自己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阅读和写作上面啦。所以绝大部分的人是千篇一律的生活着,只有少数人在行动。

  湛蓝的天空,风和日丽,在这幽静的蓝天下,人的心灵融入生命的极致,自然会尽情地享受世界的光彩,大自然总会给人类带来意外收获与惊喜的,灿烂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带给人类和万物□□,冯路他踏着美丽的朝阳,踏着脚踏车风驰电掣地狂奔,心中洋溢出了对天、地和父母给予生命真诚的自豪与满足的衷心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