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十五章:过河拆桥(2 / 2)

  边说着,拂棠凑过身子,眼神之中带了些歹意,盯着苏钰道:“你在我这里学了三年,如今,也该出去游历一番了吧!”

  苏钰一听,知晓是两人关系有了进展,如今怕是嫌弃她这外人碍眼,想要寻个理由支开了。

  果真,过河拆桥也!

  苏钰将捣药的罐子扔在一旁,学了三年,药理之论学的一团糟糕,只不过专心干某件事情的时候,不想其它,让心里更静一些而已,如今眼下,对着这破罐子都要碍着别人的眼了。

  投了个白眼儿给自己这丧良心的师傅,苏钰毫无做徒弟的自觉,开口骂道:“见色忘义的东西。”

  拂棠泯着红唇哼哼一笑,也不计较,提点道:“记得把阿虾带了一起走。”

  苏钰不做回应,回了房间,哐当一声一甩房门,开始收拾起了行礼。

  第二天走的时候,苏钰还碰上了蓝尚,许是这人也对苏钰指使下药的事情耿耿于怀,见苏钰要走了,生生将她用来防身的一把匕首要了下来,说族中弟子游历,不可带族中任何一件兵器。

  苏钰只道这两人果然都黑心,于是将那匕首一扔,身后跟着两眼放光的阿虾,慢吞吞一步一步出了寨子。

  走在大路上的时候,苏钰望了一望岔路口,竟一时有些不知所措,那感觉,与当年几个人一起离开青云岭时,站在路口的心境,全然不一样。

  当年面对未知的以后,满心里是充满希望和激动的,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聊的好不热闹,而如今苏钰觉得,心里空空,没有任何的期望和目的,只有身后跟着的,絮絮叨叨独自说个不停的阿虾,只听他边走边看着沿途的风景,评论哪棵树长的俊美,哪朵花开的丑陋。

  在路口愣神了片刻,苏钰本打算去南疆最深的山林里走一走,感受一下其它小部落的风情习惯,后来阿虾说,听闻深野密林里野兽出没,蟒蛇之类的冷血动物遍地都是,潮湿沼泽的四周围,密密麻麻全是蚂蝗。

  苏钰思量片刻,觉得阿虾还小,不适合去这些小部落,还是去广阔些的地方长长见识的好。

  如今南疆以外,平原之地,也就魏国大梁和北狄广阔一些,所以苏钰便想着,往西边去,往魏国或者其它地方走上一遭,江湖上行上一圈,自顾自身便好,那行侠仗义路见不平的大侠作风,还是罢了吧。

  临行的时候,虽然那蓝尚和拂棠对她“怀恨在心”,但是好歹良心发现,只没收了匕首剑器,盘缠银两倒是不怎么大方的给了一些,让苏钰和阿虾师徒两个,省吃俭用,也可以花上些日子。

  一开始的时候,阿虾对于外面世界怀有无尽的新鲜感,边走着,看见什么奇怪的事物和奇怪的人时,总会跑到苏钰身边,眉飞色舞的讲述上一番,并且对于前路和以后的日子,怀有无比的期望之情。

  一般这个时候,苏钰都默不作声,高深模样的笑笑,然后看着阿虾来来回回的跑,心里也便不会那么无聊了。

  可过了些日子,没有油水的饭菜吃了几天,对于外面的新鲜感慢慢淡下去的阿虾,便有些搭拢下脑袋,十分怀念南疆寨子里,那满地跑着的鸡鸭,还有池塘里肥大的鲤鱼。

  阿虾曾央求过苏钰,要她一起回去吧,苏钰只问他,南疆族中,对于拜师的弟子,有哪条族规?

  这话苏钰只问了一次,阿虾听完,便搭拢下了脑袋,不再言语了。

  南疆族中,对于拜师的弟子,有一条祖宗传来下的规矩,就是弟子初次出门游历,不满一年,不得归途。苏钰知晓,阿虾虽然性子活,不拘小节了些,可是对于族中先人和长老的规矩,还是从骨子里,便能透出几分敬畏的,毕竟阿虾知晓自己的身世,对自己的亲生爹娘没有映象,对族中长老的养育之恩,还是铭记于心的 。

  所以从那以后,阿虾再没有说过回去的话,苏钰虽然不是南疆人,可她觉得入了一方水土,便要入了哪方民俗,她死在大梁,又在南疆重生,那她便更要同阿虾一样,敬畏南疆的祖先和规矩。

  一开始的时候,银子还能省着花,凑合着维持两个人的生计,可日子稍稍一久,便立刻囊中空空如也,身无半分铜臭了。

  对着这件事情,阿虾从不曾经历过,虽然平时絮絮叨叨人小主意多,可是眼下却紧张兮兮,拉着苏钰的衣角不肯松手,话也少了许多。

  对于穷途陌路这件事情,显然苏钰还是有经验的,只淡定的拍了拍阿虾的肩,然后去山林之中采了些药草,依着这些年不怎么用心学的药典所记载,配了些治疗伤寒的药,在街上挂起了神医的牌匾,且收费门槛,极其低微。

  魏国也好,大梁也罢,无论哪个国家,总有贫穷的地方,有贫穷的地方,便会有看不起病的人,苏钰和阿虾这样低价行医,还是会有一些难以求医的人,前来询问一番,或者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态度,带着家里病人,前来看看。

  苏钰将拂棠那里的药典学的半斤八两,莫说拂棠和蓝尚,就连竹临那家伙的九牛之一毛,都有些追及不上,可是以上几人,前两个非疑难杂症将死之人不医,后一个竹临虽精通药理,可更多的,却是钻研些歪门邪道的东西,所以对于伤风受寒,中暑清热这类的小症,苏钰倒是也可以拿捏得当,且用药上面,更是好好掂量了一下分寸,虽有失手,顶多也是令那上火的人拉了两天肚子,伤寒的流了一次鼻血,病治了七七八八,祸事也未曾闯下,而那些穷人的回报,或是攒了个数来月的一个铜板,或者自己家里刚刚蒸好的糠菜饼子,无多有少,苏钰和阿虾都不嫌弃,而赚的最多的,就是那些人一声声道来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