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顾二娘流放种田日常第151节(1 / 2)





  “开到府城坊市?”顾冉啧舌,“你们是想?”

  “我们,我,林师兄,还有沈师弟,想合伙在建州府城里也开一家何家烧仙草。”何倾欢笑这看看身边左右的两个郎君,

  林三郎跟沈二郎均冲顾冉笑笑。

  这何倾欢,是拉拢合伙人打算接着开店呐!

  顾冉也是服气了。

  “顾姐姐,我们三人一起开店,您那份分成肯定是少不了的,烧仙草我外祖父那边可以多种一些,但蒟蒻还得看您跟香香的,您看?”

  “我手上还有三亩地没准备种啥的,那我先种上蒟蒻吧!”顾冉道。

  林三干咳一声:“若是顾二娘你忙不过来,我二哥也可以帮着种一些,我二哥干农活也是老把式,肯定能把蒟蒻种好的。”

  这林三郎,怕是还不知道自家阿娘让他二哥跟着自己去墩子岛种橘子了。

  不过吴村长没跟林三提,顾冉就装不知道,点头:“好,我要忙不过来,肯定会找你们家的人问问。就是,你们都要进学吧,在府城城里头开店,谁来打理啊?”

  “那港口的铺子,我家大舅跟大舅母都能行,所以我打算让我阿娘到城里头的店子主厨。”何倾欢马上解释。

  “那掌柜的,我找老爹借一个管事就行了。”沈二道。

  “店里头的伙计,先问家里头谁愿意去的,不够的,在城里头找就好。”林三也道。

  既然他们都能将开店的事说得头头是道了,而且都是进县城官学念书的读书人,顾冉相信他们都是聪明人,不插手让他们自己折腾。

  四个合伙人就在小厝里给拟定下了第二家烧仙草店的合作契书,分别给签名按上了拇指印。

  三人最后离开顾家小厝时,都满怀高兴。

  顾冉抱着大橘送他们离开小厝时,恰见着杨大婶过来给她送账本子。

  杨大婶如今负责去墩子岛起房的所有人的吃食,那米粮肉菜,都是她负责给张罗好后运过去的,至于买口粮的钱银,都是来找顾冉要银子的,所以见着杨大婶上门,并不奇怪,让她意外的是杨大婶前两次都是一个人过来的,这次倒是捎带上了杨家二闺女杨金玲。

  杨大婶入得门来了,顾冉等人进来后关门,那杨金玲却是杵在原地,眼看着何倾欢一行人走远了,才慢慢转身进了小厝。

  顾冉瞥了一眼,瞧见她脸色苍白,失魂落魄地,不免又去瞅了瞅欢欢一行人。

  怎么回事?

  等进了小厝,杨大婶进了厅堂嚷嚷猫的时候,杨金玲伸手拉了拉顾冉。

  顾冉回头看她:?

  “林三哥,带那个何师妹,来找你是干嘛的?”杨金玲支支吾吾地,不敢看顾冉,低着头轻声问。

  顾冉一下明白这杨金玲的心思了。

  那杨大伯,好像在岛上,也曾经说过,得给自家二女儿找亲家了,这是,何家看中林三郎了?

  “是何家铺子的事,那店开在府城,所以欢欢——就是何师妹,来问问我的意见。”

  杨金玲轻轻松了口气,“没别的了?”

  “没别的了。”

  杨金玲终于敢抬头,飞快地看了顾冉一眼,又看了一眼厅堂自家阿娘的声音:“我,想起来还有点事,你跟我阿娘说一声,我先回去了。”

  “好。”

  顾冉笑着目送杨金玲离开,回厅堂后依言给杨大婶交代了一声,杨大婶也没在意,照着账单给顾冉一项项说着近日买去岛上的口粮。

  顾冉看着那记账单,字是写得歪歪扭扭的,还标记上了一些她也不看不懂的符号,一开始还得要杨大婶逐一解释,譬如说上面画了一个小圈的代表是苞米(小颗粒),大圈则代表是面粉(主要拿来做馍馍或大饼,圆的),椭圆形代表芋头,一条波浪线代表鱼类……

  总之是不大认得字的杨大婶自用记账的文字,也是许多没有进过学认过字的人家自成体系的独有文化。

  第一次在杨大婶对着这特殊的账单与实物一一比照后,顾冉就明白了,后来再见着这账单,就不觉得奇怪了。

  对了三次账单,发现杨大婶做事踏实,也没弄虚作假,那顾冉就放心将银子给她,让她自主张罗去了。

  杨大婶乐呵呵地领了银子,也没耽搁多久,就径直回自个儿家去了。

  夏溪村杨家就在村口不远的地儿,是间土大厝,眼见着也是有些岁月的房子,外墙长满了斑驳的青苔。

  杨大婶回了自家天井,先回屋里头将银子给收了起来,这才出门,“金丫头,银丫头?”叫着便去了伙房。

  她方才在外头便见着自家伙房飘出来的炊烟,估计是家里两个姑娘在准备晚饭,走进伙房一看,才发现忙个不停的是银丫头,那年纪大的金丫头却是蹲在地上烧柴,呆呆的,抓着干柴,却不看火,灶子里的火都差不多没了还不察觉。

  “哎呀,你这丫头,这是在干嘛呢?”杨大婶一把抢过金铃手里的干柴,蹲下去在灶子口撅起嘴巴吹了吹,见灶子里头的火吹旺了,才将干柴一点点加上去。

  眼见着柴火旺了,她才瞥了自家二闺女一眼:“你看看你,还没你阿妹机灵呢?方才又是你自个儿说要找顾家娘子问问能不能去岛上找个活计的,结果才进门呢,就跑了,你有啥事啊?烤火啊?”

  银铃听阿娘训斥自己阿姐,同情地看了阿姐一眼,低头继续择菜。

  “都到成家的年纪了,你爹跟我都忙着多赚几个钱银给你傍身呢,你要不想攒银子,就老实在家呆着,别净会添乱。”

  杨大婶起身,揭开锅看了看里头烧的饭,才将银铃挑出来的菜拉到手边,也择了起来,“趁着年节,你跟着我们多走几户人家,看一看哪家的郎君适合的,等过了年节,挑一门好的定下来,等以后成亲了,像你阿姐……”

  “能就嫁村里头吗?”杨金铃忽然打断杨大婶的话,问。

  “村里头?你是看中谁家了?”杨大婶诧异,停下动作,看着闺女。

  银铃也小嘴一抿,飞快地瞥了自家阿姐一眼,又垂下头去。

  杨金玲张了张口,却没吐出半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