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汴京生活日志第111节(1 / 2)





  人多力量大,饭量也很大,乔迁的最后一个流程宴请宾客,寓意着主家从此人丁安康、六畜兴旺,因此这顿酒宴还要越丰盛越好。

  搬家队伍一到新居就忙着摆放家具收拾东西,而徐大舅则是领着家里的女人们收拾好厨房灶台,恭恭敬敬走完祭灶王仪式,然后就再没有出过来,徐大舅挽起袖子亲自下厨,他和徐姥爷的徒弟们打下手,大舅母二舅母两位女主人,都只能做做洗菜的工作,然后去前院招呼宾客好吃好喝。

  食材是徐二舅准备的,本来沈丽姝想放假让他先回去忙搬家的事,但徐二舅放不下工作,小伙伴们还可以每月轮休,徐二舅这个专职且唯一的采购人员却全年无休,如此敬业,让沈扒皮都不忍心了,曾主动劝徐二舅去休息,这期间让沈三伯暂时顶替一下采购工作,财务人员张彬同行,大概就万无一失了。

  万万没想到徐二舅是有些劳模在身上的,比他们所有人的更爱岗敬业,不肯离开工作岗位一天。

  徐二舅拒绝休息的理由是他跟只能住在城里的孩子们不一样,他上午进城送货,下午就出城回家了,每天都能回家,根本没必要休息。

  而这次的理由,则是到了年关,生意一日日好过一日,店里本就忙不开身,他身为长辈更不能这个时候给大家添乱,反倒是搬家的事,好多亲戚好友都提前知会了要来帮忙,人手够多了我,案并不缺他一个。

  还真是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不过风雨无阻坚持打卡上班的徐二舅,也不是真就对搬家事宜甩手不管了,借着职务之便承包了酒宴的食材。

  他给店里采购豪气惯了,家鸭鱼肉拿了大几十斤,瓜果时蔬更是应有尽有,以至于徐大舅在灶台前忙活了三四个小时,家里的菜还没有消耗一空,院里捧着碗随地蹲坐的宾客们倒是吃得满嘴流油,吃着吃着就有新菜端上来,堪比流水席,把他们馋得停不下来,肚皮都要撑破了。

  等店里中午休息,沈丽姝和表哥们匆匆赶过来吃席时,桌上依然挺热闹,没看见多少残羹剩饭,徐大舅依然挥舞着锅铲。

  看到子侄外甥们过来,徐大舅像是打了鸡血一般,手上动作越发挥洒自如。

  沈丽姝和小伙伴们也不客气,接替亲友们让出的席位,坐下端起碗就开始大口干饭。

  他们是最后一波客人,徐大舅把特意留的几个好菜炒好出炉,终于可以停工了,也带着帮厨的徒弟们出来吃饭。

  徐大舅笑眯眯把一盘板栗炖鸡放到沈丽姝跟前,顺势在她旁边坐下,“姝娘尝尝大舅做的这锅鸡,有没有学到你的精髓?”

  今年没有卖板栗,沈丽姝家也较少做这道菜了,主要是每天大鱼大肉伺候的,板栗炖鸡早已不是她的最爱了。

  不过偶尔尝一尝还是很有情怀的,沈丽姝在徐大舅期待的目光中吃了一块板栗,又吃了一根鸡翅,幸福的眯起了眼睛,“我可算知道什么叫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了,大舅做的板栗炖鸡比我以前瞎搞胡搞的,根本不是一种东西,店里客人是不是也常点这道菜?”

  徐大舅笑得见牙不见眼,朝大外甥女比了个三的数字,“悄悄告诉你,自从有了这道菜,酒楼每天预备的鸡,比从前翻了这个数。”

  沈丽姝配合的惊呼:“这么厉害的吗?”

  第131章

  报菜名。

  沈丽姝浮夸做作的表演是出于彩衣娱亲的意图, 知道徐大舅有意在她面前露一手,才这么配合。

  但她说的话确实一点不假,跟徐大舅下功夫研究过的成品比起来, 她以前给大家做的美食根本是小儿科了, 能够备受好评都是因为板栗和鸡肉本身的美味,以及当时大家肚子里没多少油水, 能开荤就相当于过年了, 好吃跟她的厨艺没有半毛钱关系。

  果然,专业的事情就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行动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徐大舅用一道板栗炖鸡向大外甥女表明决心的同时, 也让沈丽姝对他们的事业越发信心大涨, 舅甥俩越过了要不要合伙这种毫无意义的小问题, 直接就奔着工作如何展开去探讨了。

  沈丽姝首先关心道:“大舅在酒楼十几年, 能干又敬业, 整个后厨全靠您支撑, 深得东家的倚重, 这回突然要走, 不知道东家可否舍得?”

  徐大舅笑道:“东家自然是不乐意的, 但如今全家都搬到城里住了,他对此也有预料,明知强留无用便不会勉强。不过东家待咱们素来厚道, 我也不能说走就走,留个烂摊子让东家收拾,需得帮东家把接替人手拉拔起来, 调教好了, 确定我不在也不出岔子, 如此才能堂堂正正的离开。”

  无论是出于曾经打工人, 还是如今老板的心态,徐大舅这种认真负责交接工作的行为,沈丽姝都是双手双脚支持的,辞职见人品,大舅人品一级棒!

  沈丽姝点头问,“好的大舅,您预计交接要多久?”

  徐大舅反应了下,也明白交接的意思了,应该是沈徐氏一跟娘家通气,他心里就盘算起来了,此时颇有成算的回道:“约莫要两个月。”

  沈丽姝算了算时间,愉快点头,“可以可以,在城里找铺面、安排修缮事宜,林林总总诸多杂事,总得忙个两三月才能正式开张,这期间,大舅先安心完成手头工作。”

  “大舅只知道做饭,其他一问三不知,开张诸事还要姝娘辛苦费心了。”

  沈丽姝诚实的说,“我还好,我爹会比较辛苦。”

  徐大舅神情茫然:“为何?”

  “大舅您知道的,城里人越是逢年过节越爱出门吃喝玩乐,虽然这次我们不能去庙会摆摊,但店里生意应当也是这个规律,估摸着要从腊月一直热闹到出了元宵,因而找铺面这些活,许是要落在我爹头上。”

  在家喊妈,出门找爸,没毛病。

  莫名被cue的沈家旺:……

  算了,自己生的好大儿,跪着也要宠完,沈爹露出

  “你们放心,都包在我身上了。”

  徐大舅对他妹夫的信心,也就仅次于大外甥女,于是搭着妹夫的肩,瓦亲亲热热表示了一番感谢,才转头继续跟大外甥女商议,“对了姝娘,大舅还有件事要征求你的同意。”

  “您说。”

  “就是你教大舅的烤鱼和板栗炖鸡两道菜,已经是店里的招牌,如今我要离开,再把招牌菜也带走,东家的生意怕是要元气大伤了。我想着两家是几十年的情分,分开也该和和气气,不如主动把菜谱留下,东家若是高兴,让徒弟们跟着大舅出来单干岂不合算?”

  徐大舅说着看了眼在另一桌埋头苦吃、对他们的创业计划没有半点察觉的傻徒弟,无奈摇头,“他们本事不行,也是我这个师傅不尽心,若是抛下他们自寻出路,到时人走茶凉,更是学不成任何东西,白白蹉跎许多年,叫我如何对得起他们爹娘。”

  这几个徒弟虽然也跟着他学了好几年本事,算是从小看着长大,但很长时间内他们都只能充当切菜工,练了好几年刀工,摸锅铲的机会却是寥寥无几。

  技术毕竟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老徐家吃饭的家伙,只有长房长孙有资格继承,还轮不到外人来抢饭碗。

  当然时代变了,连徐姥爷这种敝帚自珍的老人家,都抛开那些世俗顾虑,毫无保留的教徒弟们本事了,徐大舅也没再使劲藏着掖着,这大半年很是尽心尽力的教授徒弟,大徒弟偶尔还能捞到掌勺的机会。

  但必须有他这个师傅在旁边指教撑腰,徒弟们才能捞到没什么难度的烧菜机会,距离真正的独当一面,还差着好几年功夫,所以接替他的,只能是原来给他当副手的同僚。

  这同僚好歹也是正经出师了的厨子,身边也跟着俩小徒弟,他一走,后厨换人当家做主,人手不够人家也可以另外再招,哪里会用别人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