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9节(2 / 2)


  有新闻记者对年年家超市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追踪报道,甚至还采访到厂家和农户那里,问起他们对年年家超市这个促销方案有什么感想,他们无一不是赞赏感激的。

  某饼干厂商厂长:“多亏了年年家的年底促销活动啊。以往我们这个行业的老板都想着囤货到春节卖出去,结果导致每年都因为存货量太大导致滞销,过完年后产品无人问津,只能低价卖出去,甚至有的过期了只能销毁,浪费了不少成本,也浪费了得来不易的粮食,也让我们这些生产者大受打击。但今年就不一样了,跟年年家合作之后,由于卖场生意火爆,他们的需货量很大,我们屯的货居然都发出去七七八八了,我还有点担心过年期间要把已经放假回家过年的员工召回来加班呢。不过今年我们老板看厂里收益好,这两天给厂里上下的员工都发了大红包,工人表示如果天天能有这样好的效应,他们大过年加班都不成问题。”

  厂长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完全不像虚情假意逢场作戏,记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被他带动了情绪,感到一阵阵激动。

  记者随后又去了一家跟年年家超市有合作的果山,有户果农在家乡承包了几座山头种植苹果,一开始挣了钱,后来乡邻见种苹果有门道,纷纷加入,导致他们村村户户都是苹果。苹果多了,但是需求没有变多,渐渐的种苹果树就没那么赚钱了。有的时候遇到天气不好,苹果还卖不出去,只能放在仓库或者地窖里储存,好久都没有老板来收购,时间一久,苹果坏的坏烂的烂,只能一车车地运去填山沟沟,把果农们心疼得要掉血。

  “去年有个自称是办超市的老板找来,问俺们愿不愿意跟他们签订合同,专门给他们供货,俺们只需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苹果,根据他们的安排来供货,就能得到有保障的销货渠道。俺们当时商量了一晚上,想着往年那么多苹果烂了也是烂了,不如拼一拼,就答应了那个老板。前几个月他们的需求量倒是不怎么高,一个月运两卡车苹果过去就够了,多出来的他让俺们先保存好,还给我们保价,不至于让我们赔本。俺们看他那么有诚意,就把苹果妥善地保存起来,等他需要了再运过去。苹果的产量实在太大了,俺们都担心他要不完。结果这个月以来,几乎两三天就要运一两辆大卡车的苹果进城,这不还没到春节,俺们仓库里的苹果就少了一半,不知道还够不够撑到明年收获呢。”

  一个果农说完,另一个果农又抢着补充道:“可不是嘛,自从跟了那家超市合作,俺们就再也不用到处找果商收购俺们的苹果了,也不用再受那些势利的果商压价了,超市需求稳定,给俺们的价格也是统一的。旺季他们赚大钱,俺们也没什么损失,淡季俺们依旧拿那么多钱,损失他们来承担,大大降低了俺们的风险,俺们再也不用担心亏到姥姥家了!”

  其他果农见他们说得激动,也凑到镜头前说了几句:“我听说那家超市的大老板就是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大演员白凉?那娃娃厉害的呀,几年前他演的那部电视剧,咱们村的人都爱看,小娃儿们天天吵着要学他。没想到他小时候那么机灵古怪,长大了也能成大事,连咱们这些穷乡僻壤的人,都能受到他的恩惠,也不枉俺们当年那么喜欢他了。”

  “对啊对啊,那个叫白凉的娃儿可是我们全村人的偶像,听我家闺女说他最近有电影上映,放寒假就一直吵着要进城里看他的电影,要我给她钱买电影票。我一开始还以为她是被娱乐圈哪个靠脸吃饭的小白脸给迷惑了不好好学习成天想着追星,后来一问说是电视上老厉害的那个白凉出电影了,她要去看电影支持他。我一听,当下就给了她两百块钱让她带她弟弟进城去看电影,也算是对白凉的小小答谢吧。”

  “你们这些做记者的见多识广,不比我们这些乡巴佬,应该经常有机会见到白凉吧,能不能请你们帮我们给白凉带几句感谢的话?就说谢谢他帮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还给我们的生活来源提供了保障,我们会一直记住他的好的,也祝愿他演员越做越好,事业顺利。”

  最后村长还向新闻记者展示了村民合资给白凉做的锦旗,上面写着“雪中送炭,冬日暖阳”八个大字。

  这则新闻由一套台播出后,又引起了一番舆论,夸赞白凉做得好的人不在少数,也有一小部分的人说是白凉买通那些人作秀的。但后者没有什么说服力,年年家超市的销货能力以及营业额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而且一套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更不可能会作假。

  白凉的粉丝更是为白凉的所作所为激动不已,对外声称她们是白凉粉时,满脸都是骄傲自信,她们为她们选择了白凉做偶像而感到荣幸,于是又感染到其他人,白凉粉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村民拜托新闻记者交给白凉的那面锦旗,在新闻播出后交到了白凉手中,为此还特意给白凉拍了个特写镜头。画面中白凉穿着朴素简单,宛若一名普通大学生。

  他受宠若惊地从节目组组长那里双手接过那面锦旗,对着镜头不停地道谢:“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今后我也会继续做得更好的!”

  白凉领锦旗那一幕被媒体拍下来,虽然作为一位明星他被赠与锦旗实在充满违和感,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会想笑,但看久之后,就觉得是理所应当了。

  因为白凉在年底成就突出,不管是新电影全球票房记录新高也好,为劳动者排忧解难也好,都造成了很多正面影响。因此国家台春晚组委员会特意邀请他作为现场嘉宾,还给了他一张家属票,位置是中间很靠前的那几排。

  如果不是春晚节目已经提前准备好,节目组都能给白凉安排个上台表演的机会,谈到这件事时,节目组也是感到深深的遗憾,还打趣说要给白凉临时安排个歌舞节目。

  白凉听后连忙求饶道:“这个就不用麻烦了吧,我从小到大就没唱过歌,跳舞的话,我给你们表演拳法可以吗?”

  节目组都被他信以为真的呆萌反应逗笑了,后来他们得知白凉的生日是大年三十晚大年初一凌晨的分界线,就给没有机会上台表演节目的白凉一个上台倒计时的机会。

  白凉的真实生日又在网上掀起热议,这还是白凉第一次公布自己的生日日期,之前他的资料里生日就是按照新历日期来写的,粉丝们并不知道他其实过的是农历生日,更不知道他出生的时间如此巧妙。

  得知白凉真实生日的粉丝捶胸顿足,说她们居然被白凉瞒了这么多年,怪不得她们往年集体给白凉集体庆生的时候,白凉都没有正面表示过什么。然后又说今年是跟他一起度过的第一个生日,一定要搞得隆重一点。

  某家杂志主编从白凉的真实生日和名字里嗅到了八卦和商机,她花了很大功夫,才从白凉的经纪人那里得到采访白凉的许可,对白凉进行了生日和名字的独家采访,虽然为此杂志社也付出了几百万的代价就是了。

  主编十分重视这次采访,甚至访谈都是亲自上阵,事先还打听了白凉喜欢的环境风格,让人在办公楼布置了一间那样风格的会客厅。

  白凉受邀到了杂志社,工作人员带他去了准备好的会客厅,进去之后白凉就被里面粉、白、米三色的温馨布置给shock到了。

  他被安排坐在布艺沙发上,沙发上放了好几个动物造型的抱枕,他就顺手拿了一个抱在身前,舒舒服服地靠在沙发背上等待采访开始。

  主编有着多年的采访经验,写采访稿更是不在话下,她开场跟白凉聊了些有的没的话题,然后慢慢把话题引到今天的主题上。

  主编:“白凉,我记得你的真实名字是叫白年是吧?”

  白凉:“是的。”

  主编:“是因为你生日在大年三十晚大年初一凌晨分界线,承载了前后两年,所以才取名叫‘年’的吗?”

  白凉:“我爸爸是这样跟我解释的,他说我呱呱坠地的哭声刚好伴随新年的钟声,开启了新的一年,所以取名叫‘年’。”

  主编:“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名字太过随意了?”

  白凉:“感觉还好吧,虽然平时被人喊叠名的时候有点幼稚,不过习惯了之后,就觉得很亲切了。”

  主编:“一般是谁会喊你叠名呢?”

  白凉:“除了我父母应该就只有沈珩了。”

  主编笑道:“听起来像是沈先生专属的称呼一样,如果有别人喊你‘年年’,你跟沈先生会生气吗?”

  白凉鼓了鼓腮帮子回答道:“叠名不是对自己的小辈或者很小的小孩子用的嘛,我都这么大了,喊叠名感觉有点怪怪的。”

  主编:“那沈先生喊你的时候,你也会觉得很奇怪吗?”

  白凉一脸理所当然地说:“不会啊。”

  主编:“为什么?不是说你长大了不能喊叠名了吗?”

  白凉:“他不一样啊,他一直都喊我叠名,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要是他喊我全名,我就感觉应该是他对我很生气了。”

  主编笑道:“你这样有点双标了哦。”

  白凉理直气壮道:“毕竟他对我来说是不一样的嘛!”

  那期杂志的封面是白凉,封面上显眼的地方放了白凉这次访谈的标题,让人一眼看到就有买下杂志的冲动。

  那期杂志是除夕当天发行,原本以为过年了可能销量会有一点点滞后,结果刚上市就卖断货了,预先印刷的五百万本杂志全部出货,而印刷厂的工人已经放假回家,补货还得大年初三以后。

  白凉的粉丝也是担心春节期间供货不足,所以一大早就去报亭书店抢购了,大部分粉丝买到了杂志,也有很多因为去迟了一点点没买到的,只能哭着让买到的小伙伴分享采访内容。

  原来小凉凉的名字是这样来的,这也太随意了吧hhh。

  就不要对一心搞研究的爸爸的起名功力有太大要求啦23333。

  小凉凉很偏心哦,只让沈先生叫他年年,哼,宝宝吃醋了。

  脑补一下沈珩板着一张帅脸喊白小凉本名的样子,一定很性感吧,疯狂擦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