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8章(1 / 2)





  那小子……

  青出于蓝胜于蓝,比容家那些老爷子高杆多了。

  第二日早朝,水湛大大的赞扬了南征军,甚至点名嘉奖了庄翼德,说是满门忠烈,教子有方。

  老爷子那个乐呵,就连庄陈氏与其表兄之间不可告人的过去以及藕断丝连的现在都选择性遗忘了,首战告捷,俘虏西洋公主,消息很快在京城扩散开,上下一片欢腾,密折是八百里加急送回京城的,跑死好几匹骏马,用了一个月时间,这会儿已经是七月末,再有几天,乡试就要开始了。

  广州大捷虽让人欣喜,当朝嘉奖并给出旨意之后,重心又回到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上。

  水湛借助菊花学士那部《科考汇编》整理了一部官方复习指导资料,列出各种选题,以及历年优秀文章,当然……菊花学士那些原创作品就没有了,水湛还留着在殿试的时候做借鉴。

  就在庄家一片欢腾,容家老爷子又高兴又生气,背地里将容云鹤骂得狗血淋头险些牵扯出八辈祖宗,薛宝钗扶着鳌大娘喜极而泣的时候,贾家上下那个紧张。

  那场面,比前次娘娘省亲更骇人。

  后宫各位娘娘回家省亲那会儿,元春已经被冷落很久,贾家有意给她摆场面,无奈手中拮据,王夫人被马道婆缠上,利子钱不敢再放,暗地里还贴了好些出去,勉强堵了老婆子的嘴。元春那边却有些顾不上,那次省亲,别家那个风光,贾家只勉强上得台面而已。

  东西二府忙活了大半年,用尽了人力财力,豁出去老脸做了多少损阴德的事这才修起这美轮美奂的园子,贾元春也就回来歇了一晚,听众人吹捧一遭,题了两首诗,第二日就回宫了。

  王夫人先前听了不少谣言,当初水湛为刺激各家,说什么要陪同某些妃子回去省亲……还真有不少人当了真,掏空家门将园子修得尽善尽美,王夫人就是其中之一,他拉着元春说了好些体己话,让她为青云打算,替宝玉科举打点啊,拴住皇上给府上挣点体面啥啥的,又说起停职这么长时间,还未复起,让她是不是想个法子。王夫人知道女儿不如从前得宠,却没想到,自地龙翻身没了孩子之后,虽没得到责罚,她见到皇帝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有些话,即便是亲妈,她也没脸坦白。

  府上为她挥霍了多少银钱,现在可如何是好?

  当晚,元春敷衍了几句,第二日就匆匆离开,得到女儿的允诺,王夫人心里踏实不少,她将目光锁定在八月的乡闱之上。

  许是被老爷给出的空头支票刺激了,几个月来,宝玉可是勤奋。让王夫人凉得差不多的心又热乎起来,青云还小,若宝玉能幡然悔悟,在这节骨眼上给府上挣回些体面,那是极好的。

  ☆、103谢祖宗x中秀才

  乡试在八月,中秋前后,往年这时候早已退了凉,这年,暑气久久不降。

  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拉开序幕。

  入考场头一天,各州各府书生还抱着朝廷颁发的官方权威复习资料埋头苦读,厚厚十几册,内容纷繁复杂,《大晋科考汇编》在京城上市的头一天,甭管是否报名参加本届科考,各路文人争相抢购,真正看过里头的内容,他们不得不服气,官方教材的参考价值大于任何顶级书院先生传授的经验,在这里,你能看到过去每一届优秀文章,上榜的,或者被埋没的……

  管家大人整理这份档案的时候可没考虑到科考黑幕以及朝廷颜面。

  水湛仔细翻阅过全辑,也看到了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幸埋没的惊世文章。

  每篇文章的最末,管家大人以黑色幽默的笔调点出文章现世的背景以及被埋没的原因,对水湛而言,这比文章本身更有看点,尼玛,他可真是大开眼界了,每一届,竟都有这么多优秀人才因为各种原因遭埋没。

  拒绝送礼、拒绝联姻、得罪权贵家公子、呕血之作被人冒名顶替……

  水湛恨不得将这些混账官员拖出去砍头,斩个十回八回,可惜,管家大人再次坑爹了,什么甲学士,乙尚书,丙少爷……从蛋腚到蛋疼直至蛋碎一地,明君不好当啊。

  这部太过犀利的典籍给水湛增加了许多烦恼,翻看得差不多了,他将翰林院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学士统统召到御书房,并不多说什么,将册子交于他们手中。

  通用版《大晋科考汇编》是经过翰林院大学士二次整理的,他们倒颇有节操,并没将功劳揽上身,封面落款赫然是“菊花学士”,往后一行才用小字注明:圣上亲审,翰林院众学士整理修改。

  庄凛离开京城之后,四月中旬,典籍发布。

  广大读书人争相购买阅读,看过这玩意儿,他们不得不对菊花学士赞一声好,这么多的题材,这么多的文章,凭一人之力他能以权威科学的方法分类归纳,在例题的选择上就能看出其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再看每篇文章最末的点评。格式方面说得不多,他注重的是文章的内涵和实用性,有没有文人风骨,是不是春花秋月无病□。

  往往只有三五行,却能拨云见日破除迷障。

  一时间,菊花学士在大晋朝的信仰值达到顶峰,比那些处心积虑的传教士更加成功。

  读书人都赞美他,称颂他,他们将一切美好的词汇用到他身上,还嫌不够。

  这些,水湛是知道的,却不阻止。崇拜与信仰也是聚集人心的力量,若人人都能朝着菊花学士的方向努力,何愁国之不强!

  水湛到底要顾忌皇家颜面,大学士们忍痛剃掉了那些被埋没的优秀文章,以免造成文人 ,便是如此,剩下的部分也足够做参考了,大抵是为了便利考生,这部典籍由翰林院独家发布,价格很平民,从京城开始,整个大晋朝属意科考的读书人人手一套,当然,贾家也不会错过。

  书是赖大买回来的,贾政贾宝玉人手一套。

  纯粹美好的爱情总是激励少年前行的动力,大抵是林妹妹的诱惑太大,贾宝玉这回竟真的狠下心,虽还是忍不住隔三岔五要 妹子,读书也会走神,他到底看进去不少过去打心里厌弃的东西。

  动力是一回事,菊花学士编辑的这套书籍甭管从语言或者立意方面,从考试着手,却又跳出了考试本身。

  他将国之和平,百姓安居乐业作为重点。

  也有分册专门讲述治国之道,工学,算学,诗词曲赋都各自成册,多翻了两天,找到编辑规律之后,贾宝玉终于发掘出一些乐趣,别的不说,诗词这一册还是很有看点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迷上菊花学士那黑色幽默式嘲讽体评论之后,他慢慢将过去不中意甚至厌弃的东西都翻了一遍,文章本身还是一如既往的迂腐,底下的评段却很有趣。

  贾政也看出这混账从根本上有了转变,虽如此,保险起见,他每日抽查一回,贾宝玉依然做不出如范例一般的精妙文章,他却能断断续续说出一些管家大人的评析与见解,语言有些平白,内涵不够,却也称得上进步神速了。

  “菊花学士的评析的确精妙,你更应该学习的是文章本身。”

  “还有两个月时间,乡试就要开考了。”

  “你祖母一直抱着很高的期待,还有你母亲,贵妃娘娘也惦记着……”

  贾宝玉低下头,不接话。

  这窝囊样,贾政看了就恼火。

  刺激或鼓励的话,他说了多少年,也没见发挥多大效用,骂他有用的话,也就不会闯下这么多滔天大祸了。被圣上停职之后,贾政已经在府中静养了老长时间,起初还总是愤愤,为何倒霉的总是他,想的多了,某些困扰多时的问题渐渐也有了答案。

  说起来,这还是王夫人这胎老来子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