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9节(1 / 2)





  屋里的摆设没什么特别,弟子们看过一圈便乖乖找了位置坐好,静待掌门教诲。

  景岳:“你们还未进入练气期,无法引动天地灵力,所炼制的符箓也仅仅是对修士没什么作用的日常符。日常符虽不具备攻击、防御之效,但却能让凡人的生活更为便捷,比如照明符能够取代灯烛,暖符能让冬日不再严寒,清洁符能保持衣物纤尘不染,护身符能免于小灾小病……”

  景岳一连说了十几种符箓,说得一众弟子两眼放光。

  他想过了,小寒云宗可以先利用日常符打响名声,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慢慢推出灵符销往修界。

  “你们每炼制一张符箓,都能得到相应的宗门功绩点,功绩点的作用稍后会在门中公布,简而言之,它能为你们换来各种修炼资源。同理,你们也能找其他弟子帮你们收集炼符所需的材料,但也要付出一定功绩点。”

  弟子们听到这里,知道炼符对修炼也没多大影响,心里仅存的担忧也散去,纷纷喜形于色。

  众弟子学习热情高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符箓了解渐深,陈、湘、齐三国,也终于开始出现日常符的身影……

  湘国,京城。

  外间寒风吹落梅花,长秋宫里却是暖意盎然。

  湘国皇帝倚靠在软塌上,神情享受,“仙山上的东西就是好啊,这暖符既不干燥,时效也长,且热度十分均衡,仿若春秋二季。”

  他对面坐着的雍容女子道:“那是自然,毕竟是仙人炼制的符箓。臣妾听说,近来有不少外国商人,特意来湘国、陈国还有齐国求购小寒云宗的符箓,可见别处也没有这么好用的灵符。”

  她忽然压低了嗓子,“皇上,您说那件事我们要不要……”

  尽管语焉不详,但皇帝显然明白她的意思,沉吟片刻道:“再看看吧。”

  女子又道:“天罡教虽强,可远在崇山峻岭之外,且门下附庸众多,向来放我们自生自灭。而小寒云宗却在陈国境内,离我们非常近,如今又有炼符的好本事,即便如今还弱小,将来未必就比不上天罡教了。既然我们有天时地利,何不早日献上诚意?”

  皇帝眉头紧锁,“小寒云宗即便再弱也是仙门,岂非我等凡人想攀就攀?”

  女子嫣然一笑,“皇上可知,小寒云宗有位年纪尚小的长老,入仙门前正是皇商袁家的长子,袁根柱一介乡野村夫,如今却全权掌控着湘国的符箓生意,多半是承了他长子的情,不若,咱们请他代为探探口风?”

  皇帝沉默良久,道:“此事关乎我皇族基业,还是再等等……”

  作者有话要说:

  景景:都说我是渣男

  叽叽:其实景景不是

  胭脂:宋小宝才是,以前和人家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姐姐,现在就成了秦师叔。

  景景:他还叫过你小甜甜?

  叽叽:你还和他看过月亮?

  胭脂:……没有!以上删除!

  第86章

  陈国,飞花山。

  冬雪消融,满山野花竞放,山道上,一男一女走在前头,身后跟着数名仆人,扛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衣着富贵的中年男子道:“仙山就是仙山,山下的树大多都还光秃秃的,越往上走着却花树越茂盛,哪里像刚过了冬天?”

  女子道:“当然了,这里可是仙长居住的地方,也不知我儿过得可好?”

  中年男子:“天赐既与仙门有缘,必然好好的,瞎担心什么?”

  女子:“也是。”她幽幽一叹:“当年天赐一走,我就再没有见过他,真是做梦都在想啊……”

  中年男子安抚地拍拍她:“马上就要见到儿子了,咱高兴一点儿。”

  两人正是袁根柱与马氏,他们得了皇命,又经过平日与他们往来的吴仲春仙长同意后,便兴奋地动身前往陈国。

  约莫又走了一刻钟,他们来到一座断崖,前方再也没有路了。

  有仆人惊道:“老、老爷,可是咱们走错路了?”

  袁根柱摇摇头,毫不犹豫地上前,在断崖旁一颗不起眼的石头上敲击起来。

  他按照吴仙长所教,一轻一重,一短一长,再连叩三下,突然眼前一花,山道再次出现在眼前,而那块不起眼的石头却摇身一变成了块巨石,上面刻着“小寒云宗”。

  一名六七岁的男童站在巨石旁,挺着胸脯道:“我乃小寒云宗弟子宋小宝,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袁根柱立刻从怀中取出一张帖子,小心翼翼递上:“小仙长,咱们来自湘国,小的袁根柱,夫人马氏。这次受吴仙长之邀进山拜见掌门,还请仙长通融。”

  宋小宝接过帖子仔细确认后,佯作老成道,“原来是二师兄的朋友,两位请随我来。”

  一路上穿林过桥,终于来到了小寒云宗的山门。

  袁根柱夫妇被领着去见吴仲春,途径一间课舍时,忽听里头传来整齐的念书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袁根柱面露讶然,心道怎么仙人也要学千字文?

  宋小宝仿佛有读心术一般,得意洋洋道:“宗门弟子有许多年纪尚幼,还有一些家境贫苦,原本都不识字,掌门特意请了先生来教。掌门说了,能识字,才能看懂各种功法典籍。”

  袁根柱连连点头,“对对对,识字好!识字好!”

  宋小宝直接将他们领去大殿,吴仲春正等在殿中,但袁家夫妇一入殿门,整个人如遭雷击,他们哪里还注意得到吴仲春?满心满眼都只殿上一位八九岁的蓝袍小少年。

  少年样貌极好,好到常人见了都不免心生惭秽,眉目间依旧有袁家夫妇熟悉的影子,可又都与他们记忆中大不相同。

  此时,少年立于正前方,身姿好似青竹般挺拔,纵然年纪尚幼,但气势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