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4章武安君,别来无恙!(2 / 2)


  而以武安君统兵之能,还在大将军王翦之上。

  “本王听说,长平战场异象消失之后,武安君伤势尽复,眼下正闲赋在家?”秦王的声音也一下变得幽深起来。

  他想起了先王遗训——不可启用武安君。

  道理也很简单。

  就像对商君,可以供着奉着,但不可用一样。

  让一位臣子跨越数朝任职,身居要害之位,是会动摇王室根基的。

  很可能就尾大不掉......

  届时,

  会否出现臣子挟持国君之事?

  谁也说不准。

  不仅是秦国,其余山东各国也是如此,比如魏国之吴起,齐国之孙膑,赵国之廉颇,燕国之乐毅等等。

  “是。”

  尉缭尽可能让声音不掺杂一点私人感情。

  “那就让武安君领兵吧,本王相信武安君。”秦王政不愧是未来的盖世雄主,胸襟气度实非一般国君所能比拟。

  “诺!”

  尉缭深深行了一礼。

  随着武安君起复,秦国即将进入二将争辉之璀璨格局,到底是好是坏,一时还真不好评说。

  …………

  白起就是白起。

  在接到王命的第一时间,没有推脱,没有迟疑,甚至没有多想,当天就率领一支万人骑兵部队火速南下,进入汉中,直奔剑门关而来。

  剩下的九万大军稍后随行。

  至于那十万边军,更是还只存在于丞相尉缭的脑子里,调兵的命令此时都才刚刚发出,还没落地边军将领手中呢。

  眼下根本指望不上。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白起自不会像秦王、尉缭那样轻视对手,从一开始就在按最糟糕的局面去应对。

  剑门关失陷,就是最糟糕的。

  …………

  事实证明,白起的果决救了秦国一次。

  8月4日上午。

  白起率领一万先锋部队刚刚抵达剑门关,中午时分,秦墨就率领第一军团来到剑门关脚下。

  前后只差了不到两个时辰。

  望着山脚下黑压压的越国军队,一身戎装的白起面无表情,不怒自威。

  虽然是时隔三十年再次领兵,可无论是普通秦军士卒,还是军中骁将,看向白起的目光都满是崇拜。

  敬若天神。

  因此,白起虽然是匆匆领兵出征,却是军令如山,莫有不从者。

  在韩赵魏百姓眼中,白起是杀神。

  但是在秦国军民眼中,武安君那就是秦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战神,地位无可动摇,也无人可与之比拟。

  包括现在的大将军王翦,那都是白起的小迷弟。

  这也是尉缭举荐白起的原因之一。

  越是这种紧急时刻,越需要有一位在军中素有威望的将领领兵,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管全军。

  眼下形势,也根本就没有给主将留下适应时间。

  白起:“全军戒备,竖军旗!”

  “诺!”

  随着一声令下,那一面在武安君府邸尘封了三十年的不败帅旗,缓缓在剑门关城头升起,因着烈日,熠熠生辉。

  所有秦军将士热血沸腾。

  于此同时,白起还下令,让后续九万大军急行军,必须赶在傍晚之前抵达剑门关,违令者斩!

  可见形势已经危急到何等地步。

  …………

  山脚之下,军阵之前。

  望着巍巍剑门关,秦墨微微有些出神。

  从汉中南下巴蜀主要有三条道路,分别是西面的金牛道,中间的米仓道以及东面的荔枝道。

  其中,

  金牛道是最为便捷的一条,可直达蜀地核心成都。

  剑门关便扼守着金牛道的咽喉,重要成都可想而知,被誉为蜀地北大门。

  历来都有,

  “剑门关破,蜀地不存”的传说。

  约莫一百年前,秦惠文王诈称有五头会屙金的牛送给蜀王。贪婪的蜀王中计,由于关中入蜀道路不通,蜀王让力士开蜀道。

  这便是金牛道的由来。

  之后,秦惠文王派司马错沿金牛道南下灭蜀,将天府之国打造成大粮仓,为秦国后来的争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剑门关为何如此险要?

  此关所在的山脉,是龙门山脉的支脉剑门山,中间出现断裂,由七十二座似剑一样的山峰组成。

  两山之间出现一狭窄的豁口,其状如门,故曰剑门。

  在战国次大陆,

  山脉之绵长,山峰之高,之险峻,比之现实又要强上数倍不止。

  飞鸟难渡。

  就算以南越军蛮人之彪悍,想要进入汉中,也必须通过剑门关,而无法绕道,或者试图攀登剑门山。

  远远望去,

  整座山体宛如遮天之屏障,让人窒息。

  就在秦墨的注视下,剑门关城头之上升起了那面代表白起亲自的旗帜,目光一凝,喃喃自语:“武安君,别来无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