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章(2 / 2)


  当时他刚刚下了夜班,走出医院大门,在旁边的早点摊上买了一份鸡蛋灌饼,一边啃着,一边揉着酸涩的眼皮过马路,就听见“嘎吱”一声,一辆出租车在距离他小腿不到两寸的地方停了下来,司机摇下车窗,探出头就骂:“你找死啊!”

  他冷冷地看了那司机一眼,说了一句话。

  我说了什么来着?

  “你说——我看你活不过今天早晨。”段石碑仿佛看穿了他的思绪,提示道。

  哦,对,没错,我是对他说——“我看你活不过今天早晨”。

  那个司机气得不行,掀开车门就要跳下来跟自己动手,多亏后座的那个急着赶路的乘客催促他快走,他才骂骂咧咧地恨恨而去。

  “我当时就坐在那辆车里,坐在车里的那个乘客就是我。”段石碑指了指自己的鼻尖,“而且,他撞到树上的时候,我还在车里。”

  黄静风惊讶地看着他:“你的意思是说——”

  “我的意思是说,你的预言很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精确。”段石碑说,“你说他活不过那天早晨,结果他开出去没有一里地就撞在了一棵树上,警察赶到时,他的身体已经冰凉了……”

  “死因是什么?”黄静风指着报纸上的照片问,“总不至于是撞死的吧,看上去他没有外伤啊。”

  “难道你不知道他的死因?那你凭什么说他活不过那天早晨?”

  “嗨,纯粹是我一时生气,信口瞎说的。”黄静风说。

  “这样啊……”一丝失望的神色划过段石碑的脸,他慢慢地转过身,向太平间的外面走去,当他把手掌贴到冰凉的玻璃门上准备向外推开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黄静风的声音:“我说,那个司机不会死于心梗吧?”

  段石碑猛地回过头:“你说什么?”

  “嗯……刚才我说,那时纯粹是一时生气信口瞎说,也不准确。”黄静风的眼神有点恍惚,像是在整理混乱的思路,许久才说:“虽然事情发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我也只看了那个司机两三眼,但是有些感觉就像……就像天空中一下子打起了无数道闪电,却击中了同一棵大树,那棵大树就是我的判断:那个司机看上去体型肥胖,很不健康,一般人愤怒的时候,应该是脸涨得通红才对,可是当时他面色苍白,嘴唇发青,左手捏成个拳头死死地抵着胸口,额头上还有几滴汗珠——这大冷天的,他又是个开出租车的,差点撞上人就会出一身冷汗?不至于——而这些都是心梗即将发生的先兆。”

  段石碑盯着他问:“就算是他的心梗要发作,你怎么敢断言他活不过那个早晨呢?”

  “咱们站的这个地方叫太平间。在这里值夜班的人一向只读两种书,一种是佛经,一种是医学,说到底都是给自己找个东西壮胆,我选择了后者。”黄静风说,“报纸上说过,凌晨4点到早晨8点,好比在人体内突然吹响了起床号,交感神经猛地兴奋了起来,血压上升,心律加快,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如果一个人本来就冠状动脉狭窄,那么血栓会阻塞冠状动脉,引发急性心梗。再说直白一点,心梗在寒冷的早晨特别容易高发,而那天又偏偏是个有点冷的早晨,那个司机已经有征兆了,所以我才说了那句‘我看你活不过今天早晨’……”

  铁钩子一样的目光,从眼皮底下翻出:“既然知道他要发生心梗,几步远就是医院,你为什么不建议他去医院看病呢?”

  黄静风笑了一笑,笑得有点残忍:“我说了,他会信么?”他伸出手,指着那一排冰柜:“这里面躺着的,生前恐怕也有不少人会告诉他们,少抽几根烟,少喝几瓶酒,开车注意限速,早点去看病……可是谁会听呢?该死就要死,拦也拦不住。”

  段石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他抬起头,看着天花板上那根长长的管灯,也许是使用时间过长的缘故,通体已经发黑,像一段在火中燃烧的大腿骨……滋滋滋,滋滋滋,明明是电感镇流器里矽钢片的共振,听起来倒仿佛是大腿骨上没有剔干净的脂肪在燃烧。

  这么看起来,太平间的天花板原来比地面的颜色要深一些,比那排冰柜的颜色也要深一些,白的地方发灰,灰的地方发黑,黑的地方发墨绿,一起影影绰绰地悬浮着,想不出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是那些来不及飘出去的魂灵依附在上面?就像被油烟熏了多年的厨房吊顶。

  “也许,就是这么回事吧。”他对着那些若有若无的悬浮物说了一句,慢慢地收拢了下巴,对黄静风说:“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叫段石碑——”

  黄静风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毫不介意他把自己的名字再重复一遍这么无聊的事。

  接下来,段石碑说出了自我介绍的后半段话:“我是一位断死师。”

  “断死师?”黄静风咀嚼了一下这三个字,然后困惑不解地问:“是什么啊?”

  “人类有史以来最古老最隐秘的职业之一。”段石碑的口吻像是在介绍殷墟,“大凡古老而隐秘的职业,总要认个古老而隐秘的大人物当祖宗,我们这一行也不例外,我们的祖宗是黄帝——就是写《黄帝内经》的那个黄帝……”

  “不带这样的。”黄静风皱着眉头说,“所有中国人的祖宗都是黄帝,不能把这个祖宗霸占成你们一家的。再说了,我姓黄,认祖归宗的时候保不齐比你们还要近一些。”

  段石碑有点不好意思:“我还没说完呢,我们的祖宗是两个人,一个是黄帝,一个是岐伯,因为他们两位在《黄帝内经》中的一问一答,奠定了断死师这个职业的全部基础。”

  “看来你们和中医也要抢祖宗。”黄静风说。

  “准确地说是拥有同一个祖宗,但干的是不一样的事儿,中医负责治病,而我们只管断死。”段石碑干笑了两声:“你看过《黄帝内经》么?”

  黄静风摇摇头:“比我老的书,我都看不懂。要是有人写个《黄帝时的那些事儿》,没准儿我倒买一本。”

  段石碑耸耸肩膀:“那我就大致和你说说吧。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讲中医养生的书,其实,书中相当多的内容讲的是‘断死’。”

  “比如,在《素问·玉机真藏论》中有这么一段话。”段石碑凝神片刻,源源不断地背诵道:“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藏脉见,乃子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藏见,乃子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肚,真藏见,十日之内死。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肠脱肉,目眶陷,真藏见,目不见人,立死。”

  阴冷的太平间里,看着段石碑的络腮胡子蠕动着,抑扬顿挫地背诵一句话一个“死”字的古文,不禁令人置身古墓一般毛骨悚然。黄静风愣了很久,才嚅嗫道:“您背得很好,但是我听不懂,您能不能给翻译一下?”

  段石碑点点头道:“可以。但是全文翻译太长了,我大致给你讲讲吧,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突然消瘦,形容枯槁,喘不上气,呼吸时身体颤抖,六个月内必死;如果这样的身形,胸中的疼痛牵引到了肩颈,一个月内必死,如果这样的身形,不仅胸中的疼痛牵引到了肩颈,还全身发热,皱部和膝盖的肉有所脱落,十天之内必死!如果有上述的一切表象,且眼眶下陷,腹中疼痛,眼睛失去神采,那么死亡就是转瞬之间的事情了。”

  黄静风听得目瞪口呆。

  “神奇吧,这样神奇的文字还有得是。”段石碑不无得意地说,“再给你背几段,出自《灵枢经·经脉》篇,这一篇讲的是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的同行部位及病变,所以很多涉及断死的内容。比如‘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筋急则引舌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

  又是一连串的“死”,当然黄静风也依旧听不懂。段石碑看着他懵懵懂懂的模样,笑道:“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了几种死亡的征兆和时间,比如面色黑得像烧焦的柴禾,是血脉枯竭的征兆,壬日病重癸日即死;口唇翻卷是肌肉死亡的征兆,甲日病重乙日即死;口唇发青、舌头上卷、阴囊收缩是筋绝的征兆,庚日病重辛日即死;五脏阴精的气断绝了,眼睛就会眩晕,什么都看不清楚,这时最迟一天半以后,人就会死。所以,明代御医王九达在点评《素问·决生死论》这一篇时,用一句话点明了断死师这一职业的功能和性质——‘决生死,辨别孰为死,孰为不死也’。”

  “孰为死,孰为不死……”黄静风呆呆地重复了一遍。

  段石碑说:“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断死师呢?《黄帝内经》中也提到了,《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说的是诊脉时观察病人眼睛的神气,观察五色的表现,发现病人五脏的有余和不足,六腑的强弱,形体的盛衰,就能决断生死。”

  黄静风皱了皱眉头:“可是这些,不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吗?”

  “怎么说呢,中医是一种医术,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无所不包,博大精深,因此,学好了中医,不仅仅能治病养生,还能治国利民,性价比是非常高的。”段石碑认真地解释道,“所以,历史上的许多名医,既是治病救人的圣手,也是治国兴邦的官员,同时还兼任着断死师——只是对最后一个职业身份,他们不大愿意张扬就是了。而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处理不同的事务时,往往会运用到相同的职业技能,比如‘望闻问切’。好比你会用电脑,并不一定就是搞it的,还可以做文秘、做媒体、做教师,甚至当自由撰稿人。”

  黄静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照你说的,断死师这个职业还真的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但是为什么我以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啊?”

  段石碑叹了口气:“汉朝以前,一个医生往往兼任着祝由和断死师,诊所门口挂个牌子,从右到左会依次写上‘疗疾病、祝由科、断生死’。都怪董仲舒那老小子弄个什么《举贤良对策》呈给汉武帝,把《论语》变成了指定教材。孔夫子不是说‘未知生焉知死’吗?这话的意思是说:活人的事儿还没整明白鼓捣什么死人啊!从此,断死师就成了个只能干不能说的职业,清末民初,西方科技进入中国之后,更是被当成封建迷信,日益衰落,到了现在,跟制墨匠、赶尸术士、皮影艺人一样,都接近失传啦……”

  黄静风将信将疑道:“难不成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他们都做过断死师?”

  “岂止他们四位。”段石碑斩钉截铁地说,“王充、袁天罡、李淳风、李虚中、刘伯温,叶天士、薛生白,这些人也都是赫赫有名的断死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