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1节(1 / 2)





  很多人家的老爷跟夫人都是貌合神离,就算互相之间有再多不满,两人毕竟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

  夫人颜面扫地对老爷有什么好处?这种时候就算盛飞瑶再不占理,方家都该想办法把事情摆平了,还能由着外面人看笑话?

  “他们这样反复试探,是不是想请盛飞瑶下堂又拿不准王爷的心思?”

  “王爷还是讲道理的,就算方家那么做了应该也不至于出手打击报复他们,我总觉得那家子是自己吓唬自己。”

  “我早说过不休妻也有不休妻的办法,禁她的足,不要她管事也不让她出来走动就得了,办法这么简单他们偏偏就是不用,到底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真要说以前可能心存顾忌没下得了狠心,这次老太太动了真火,不光重罚了在孝期跟人谈情说爱的长孙,还在反复思量过后传令禁了盛飞瑶的足,让她反省。

  妾室娘家那边也知道不能太过,看准时机见好就收,闹剧这才收尾。

  盛飞瑶本以为禁足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做给那头看看而已,事后就该放她出来。结果一眨眼三五七天过去了,还没有人前来传话,她一往外走就被人拦下,在个偏僻小院住着平常没人去看她,就连外面的消息都听不到。

  吵没用,闹没用,指天骂地都没用。

  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方家人对外从来表现出对她很好,只字不提休妻,有人问起为什么一段时间不见她,大家都说她身上不爽利,在家养病。

  别人这么说也就罢了,方明喆也这么说,他是盛飞瑶的亲儿子,他说的外面自然会信。

  结果就是这个人虽然还存在于亲戚朋友口中,实际没见她出来活动,她再也没办法搅局。

  假如说盛飞瑶有个疼爱她的父亲,一定能察觉到不对,还会想法子救她。偏她爹是燕王,燕王很早以前疼过她,现在嘛也就那样……本来要是没有杂交稻的事,燕王可能还会分出一点点心思给那边,撞上杂交稻问世,他脑子里直接没了盛飞瑶这人,想的全是杂交稻的推广方案。

  现在培育出的这款杂交稻由皇上亲自取名,叫丰收一号,皇上对它抱有极高的期待,只等推广开来造福万民。

  对于杂交水稻,杰哥儿是毫不怀疑的,那肯定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好东西。但他还没有乐观到觉得只要有杂交稻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他内心存在隐忧,恐怕这东西助长了地主的贪婪,结果反而加重剥削,要是那样,好处实际没落到百姓身上,还是让少数的剥削阶级得了。

  身在封建社会,还是皇家宗室,他完全没有闹革命或者搞制度改革的想法,琢磨过后,他在同祖父独处的时候提出是不是要考虑到地方剥削,朝廷应该有所行动去限制,让百姓实实在在的受益。

  哪怕孙子只说了个大概,没实实在在拿出办法,燕王还是感到高兴,至少他会去琢磨这些,这是好事。

  燕王也在考虑,农业生产力已经发生了变化,旧的规定多少有些不适配,凑合着用容易让某些人钻空子,朝廷是应该斟酌修订,在杂交稻推广出去的同时给出个适配的征税方案。

  地主收取地租的比例也要规范,不说定死,至多不能超过一定数目,以避免过度剥削。

  还有民间借贷……朝廷有相关规定,力度总还是不太够,也应该想想办法。

  本来谈的是农业相关的地租地税,燕王平常管的事多,不当心就想远了。琢磨下来朝廷要下大力气整治的方面不少,还得循序渐进的来,一口气全部剔除的话,底下要乱套的。

  他深思了一阵子,回过神来看长孙还在看着自己,又招了招手让他到跟前来,对他说:“皇上在登基之始就知道朝廷的律例并不健全,要想国强民富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些是着急不来的。历史上有许多了不起的人,他们能看出制度存在问题,有心想做点什么却总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改革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太过急于求成步子迈大了势必迎来各方阻挠,届时想做的事做不成,还会使自己身陷险境。”

  这话是说给杰哥儿听的,燕王一有机会就会教他,拿各种事举例教他。

  今儿个说这话也是想让他知道你看出有问题,别急着生长,凡事须得细细盘算,先谋定而后动,一旦行动起来必须快很准的拿住七寸,使反对你的人不敢随便动弹。

  总之,很多问题存在已久,也不在乎多等个一年半载,没有相当的把握别去打草惊蛇。

  杰哥儿听明白了,嘴上还是跟抹了蜜似的恭维道:“祖父那么那么厉害的人,还需要忌惮他们?我听人说,只要是您想做的事就没有做不成的,皇上最信任您了,最肯听您的话。”

  燕王拍拍他头。

  “这话再不要说了,别说你祖父,就哪怕皇上也有很多不得已,朝廷上的事没有那么简单。”

  有些规矩对朝廷没得好处,想改轻易通不过,你非要那样底下人能搞出冒死谏言的事,招来风波。

  有些人你明知道他不纯,背后小动作很多,哪怕拿到一点把柄也会犹豫要不要在这时候动他。朝中关系盘根错节,有些人在朝为官几十年,上有恩师,身旁有亲朋,下有学生无数,动他一个乱一池子水,不知道会牵扯出多少利害关系。

  也不是说就放任他,当你力量不够时,盯着他,尽量约束他,把危害降到最低,积蓄力量等一个好机会。

  一直以来皇上都是这样,对待朝廷上的事他比较慎重,在家事上才会随性一些。

  燕王也是这样,平时踏踏实实的做事情,每到朝廷上有大动作时,燕王就是皇上手里最好用的一柄刀,他斩落过不少人,威名也是这么打下来的。

  杰哥儿特别认真听着,听完重重的点下头。

  “孙儿知道了,出去不会乱说。”

  结束这个话题,燕王又关心了他最近的学习情况,还有读书的情况。

  这个读书当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读天书。

  杰哥儿心说杂交稻都要准备推广了倒是让我歇口气,也让我想想接下来咱们搞啥。他心里头在吐槽,嘴上说最近没看这些实用的方面,看的都是基础理论层面的东西,起房子嘛要先打个地基,将铺垫打好了后面学其他更容易……

  今年又是杂交水稻又是暖棚蔬果,两样东西得同步弄,事儿已经够多。杰哥儿有意想缓一缓,等地税地租改了再推动其他,正好要普及杂交水稻也需要一些时间,这时候再折腾个其他什么东西只怕朝廷手忙脚乱。

  燕王也不是想挤出点什么东西,本来也是说到这里关心一下,孙子这样讲,他觉得也好,就目前看来,农业改革这一块的事日后迟早会交由杰哥儿负责,他是应该好好地充实完善自己,要做好负责人本身就需要足够了解甚至精通它,门外汉永远当不成好领导。

  “祖父知道你身上担子重,要学的东西不少,你娘可能心疼你,让你别逼自己太紧,但你记着,假使你只想做个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随便混一混那就得了,确实不用把自己逼得太紧。你要是想闯出些名堂,凡事慢吞吞的时间不够,永远不够。做长子长孙的天生就要比其他兄弟多一分责任,你若没得本事,我跟你爹怎么放心将王府交给你?你又拿什么去庇护头上的姐姐和下头弟妹?”

  杰哥儿撅了噘嘴,说:“祖父我还小呢!我才不过六七岁!”

  燕王听了一阵好笑:“要是别家的六七岁兴许还是小孩子,你可不是!这点祖父清楚得很!你啊,生来带着世间少有的好天分,早慧并且悟性极高,别埋没了自己的才能,现在跟着祖父给你的安排好好的学,以后好好的干出一番事业。”

  不论喜不喜欢他,所有认识燕王的都得中肯的说一句,他是个相当相当了不起的人。

  燕王已经非常成功了,却还是希望儿孙比自己更加优秀。

  当然儿子是指望不上了。

  洲哥儿现在也不错,毕竟二十以后才开始上进,虽然把武艺练起来了但是文化水平还是那样,没提高太多。指望他超过燕王不可能的,这不现实。

  儿子不成,这个重任就落到孙子身上,燕王对杰哥儿有相当的信心,心说这娃只要不走歪,直直往前去,前路坦荡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