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8节(2 / 2)


  阿俏也不明白此前众人是怎么商议的,竟然真将评判的权力交给了“洋派”一方。

  可细想之下,她也能转过弯,想明白其中的逻辑:中华一方一来是对“杏花阁”的卢天明主厨有着绝对的信任,二来是为了显示中方宽广包容的胸怀。毕竟这一次“擂台”,并不是真想与在上海的洋人结仇,而是想让洋人们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他们能对中式烹饪的奥妙增添了解。

  “打擂台”的第一场,双方约定了,各自做一道冷菜,三道热菜。这么做明显是照顾到“洋派”一方,毕竟西餐不似中餐,众人齐聚圆桌共享,西餐是在每个人面前一道一道上的。一套正餐走下来,也不过是三五道菜而已。因此卢师傅在菜式的种类上,就已经让步让了很多。

  很快双方打算呈上的菜单就都呈了上来,交到通译那里,由通译分别翻译,用中英两种文字誊写出来。

  阿俏只见卢师傅做的冷菜是烟鲳鱼、热菜则是三道,蚝油牛肉、葱油鸡和西施舌。“西施舌”,本名叫做沙蛤,是一种著名海珍,色泽洁白,味道清新脆嫩,极其鲜美。

  阿俏看了这四道菜的菜单,不禁为卢师傅稍许捏一把汗。毕竟四道中有两道,是大伯母曲盛雪所描述的那种,洋人不大喜欢的口感。她有把握烟鲳鱼与葱油鸡一定能大获好评,然而那蚝油牛肉则专门讲求口感滑嫩,至于西施舌么,就更不用说了。

  阿俏想起了什么,就过去看那通译翻译。她小声提醒通译,最后那道西施舌只是一道炒海珍而已,千万不能翻译成什么“美人舌”之类,万一让洋人误会起来,那可就糟糕了。

  通译想想也对,就将原本已经拟好的译名涂了,重新写了一道菜单,送到“洋派”那一方去。

  阿俏则继续留神看已经译出来的“洋派”菜单,只见上面列着:法国牛扒、匈牙利鸡、意大利式烩鱼,冷菜则是一款虾仁沙拉。

  阿俏一瞅,这些菜,前几天沈谦带她去德大西菜社的时候,她都一一尝过。于是她小心地问那通译:“那边,请出来的厨子,是德大的厨子吗?”

  通译见她猜到了,便点点头。

  德大据说是上海最早开的一间西餐馆子,据说非常受在上海的洋人欢迎。

  阿俏更加有点儿不大好的预感,觉得对方请了对方最熟悉的厨子,做对方最熟悉的菜式,又有对方评判——这,真的是以一种开放态度来对待这场竞赛的吗?

  她站在通译身边,沉吟不语。

  这时候耳边突然传来木屐敲击地面的声音,一名穿着和服的东洋女子迈着小碎步挪过来,冲着阿俏深深地鞠躬鞠下去,用蹩脚的汉语说了一声:“阮小姐!”

  阿俏定了定神,仔细一认,才认出眼前的这名女子正是早先在惠山尝试过她的酱油,并且想要向她的酱园长期订货的青山夫人。

  她想了想,也以平时自己与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点了点头,说:“青山夫人!”

  原本她没有想到过,东洋人在这次竞赛中也有份。毕竟在印象中,“东洋”菜式和“西餐”,也是天差地别,有着老大不同的。

  不过这也不能一概而论。阿俏突然想起,沈谦带她去德大的时候,曾经在菜单上见到过一种叫司盖阿盖1的东洋火锅,式样颇为新奇,她见到别桌有人点了,乃是生料上桌,由顾客自烧自食,与中华的火锅十分接近。

  所以说,在上海的洋人,其实也一样接受了东洋菜?并且把它们也纳入了这次“洋派”一方的阵营。

  青山夫人当即对着阿俏叽叽咕咕地说了一长串,说着还回过头,往坐在“洋人”一方的一名东洋男子那个方向点头致意。

  阿俏好奇,抬眼只见那名东洋男子发式奇怪,头顶上从前额到头顶的一片全部剔了光头,露出光光的头顶。这人始终抱紧双臂,神色傲慢,见到青山夫人向阿俏打招呼,当即将下巴扬得高高的,露出全然不屑一顾的表情。

  阿俏一愣。

  她又不是没见过洋人。

  在惠山她东洋人西洋人见了不少,大多都能礼敬相处。甚至有些金发碧眼的洋人见她是个女子,年纪又轻,有时并行之际还会让她先行。

  可真没见过这般傲慢,眼高于顶的东洋人。

  阿俏的脸色登时就沉了沉。

  与此同时,青山夫人也已经叽里咕噜地又冲阿俏说了一大堆,此刻正满怀期待地望着阿俏。

  阿俏愣神,旁边的通译就悄悄地提醒她:“青山夫人是问,您是不是也参与这次比赛,必要的时候会下场亲自烹饪的。”

  阿俏便点点头。

  只见青山夫人闻言大喜,冲阿俏伸出拇指,用生硬的汉语赞了几声“好”。阿俏也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赞,但只觉得青山夫人眼里都是羡慕。

  究竟为什么要羡慕呢?

  青山夫人又叽里咕噜说了一长串,这次她直接看向通译,指着别人帮她翻译。

  只听那通译说:“青山夫人说了,在他们那里,女人只能在家里做饭,经营餐厅的主厨,都没有女人的。阮小姐可以充当主厨,还能参加竞赛,真的是非常非常了不起呢!”

  阿俏随意客气了两句,觉得照青山夫人所形容的来看,在这里,女人的地位到底还是比在东洋的要稍高一些。

  在上海,其实是实力说话。

  若是阿俏没有经过阮清珊的订婚宴那一会,在上海滩一炮打响了她“阮家菜”的名号,上海的这些名厨们,纵使听说过省城“阮家菜”的名声,也未必便这么容易接纳阿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正在这时,那个剔着半个光头的东洋男子端坐在席上,冷哼了一声。

  青山夫人便似慌了身,向阿俏鞠了一躬,连声道歉,随即又迈着小碎步离开,回到东洋男子身边,恭恭敬敬地垂着头,似乎在等候那名男子随时等候。

  阿俏就问那通译:“那是什么人?”

  通译回答:“是东洋来的一位名厨,是青山夫人的丈夫。”

  阿俏“哦”了一声,心道:原来也是厨师啊!

  她的眼光往那青山大厨那里转过去,青山忍不住怒气冲冲地又哼了一声,脸上色变,似乎觉得阿俏没这资格看他似的。

  青山夫人站在他身旁,只能远远地往这边鞠躬示意赔不是。

  阿俏觉得好生无聊,这才将目光转了回来,心里暗暗冷笑:那位,是看不起女人吗?

  正在这时候,比试双方的菜肴都一起呈了上来,陈列在锦江饭店大厅正中的一张转盘圆桌上,八道菜式,随着那桌面缓缓转了一圈,给在场所有的人展示了一遍。

  阿俏定睛先看卢大厨的菜式。只见卢大厨的菜式色泽明快,配饰也非常精美。几道热菜热气腾腾的,阿俏不禁暗叫可惜——这种热菜要是能一出锅立即品尝,那口感味道才是巅峰,如此又是展示,又是等待的,回头这菜式的味道恐怕要打点儿折扣。

  再看德大的西菜厨子做出来的几道,那几道菜看起来平平无奇,牛扒就是平平整整的一块牛扒,烤鸡就是一整只烤鸡,烩鱼是用西红柿和鱼肉一锅烩的红彤彤鲜鲜艳艳一大锅汤,虾仁沙拉则是冷的熟虾仁与生蔬菜相配,浇上酱汁调味。

  看到德大的四道菜,卢大厨等人很明显都放了心,众人还有上前向卢大厨恭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