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0节(2 / 2)


  作者有话要说:  果然一天不写手就生了。

  总之,先逃了……

  第53章

  人界的文士有个在乐韶歌看来很一言难尽的习惯。

  他们爱存信, 并且还不是存旁人写给他们的信,而是存自己写给旁人的信。

  ——似乎是为了方便日后集结成文集。

  也就是说,他们的某些信并不单纯是为了传递消息,而是从一开始就知道此信日后会公之于众, 流传后世, 成为史官或是小说家编撰他们的传记、野史的资料, 成为他们品行的佐证。

  可想而知, 这些信会如何的雕章琢句, 慎之又慎, 以至于矫饰虚伪, 自欺欺人。

  ……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总之这小姑娘读到了刘穆之的信。

  是在刘穆之的信匣子里读到的。

  ——刘穆之回到了白帝城。

  这次不是为游历而来, 而是来当官的。

  ——少女死去的这十五六年间, 刘穆之的仕途也波澜不断。但随着他的伯乐、知己、朋友们日渐起复和得失, 总体是向好的。前阵子他终于结束了贬谪生涯,转任夔州刺史, 府衙就在白帝城左近。

  打探到这些消息时,那小姑娘正在乐韶歌耳坠里飘来飘去, 四面瞎指挥。

  耳坠是乐正公子提供的。形状肖似杨柳净瓶, 由一黑一白两条阴阳鱼互相缠绕组成,看似一体,实则两隔。

  乐韶歌显然也用过,看到那瓶子时立刻便知道其用途——那是阴阳二气瓶。在乐韶歌的印象中,似乎是拿来鉴别草药属性的。究其原理,其实就是分流、隔离阴阳二气。阴气在阴瓶,阳气在阳瓶

  鬼之一物,归根到底不过是一团阴气。装进这小瓶儿里,刚刚好。

  只是打消这小姑娘的疑虑, 让她答应被装进瓶子里,颇费了些口舌。

  乐韶歌再三保证这瓶子无害,就只是个容器罢了,可将她同四周生气隔离开来,既免得她不留神侵害了旁人,也能避免她身上阴气受损,还能带着她四处走动——她似也被束缚在桃花楼附近,离得远了便无法维持形体和意识——但小姑娘死活不听。

  直到乐正公子和蔼可亲的规劝,“或者你比较喜欢孔雀翎?”

  ——孔雀食毒之后,能将毒转化到翎毛上。食鬼之后,想来也是能将鬼面转移到翎毛上吧。

  小姑娘于是飞快躲到了乐韶歌身后,“我进瓶子里——但瓶子要带在她身上!”

  乐韶歌:……

  想她馋了一大早上了,却一口美食都没吃到,还得听这小姑娘讲故事、替她调查往事。结果她循循善诱,比不上乐正公子轻飘飘一句威胁。可见鬼怕恶人缠是至理名言!对付鬼物不能太慈祥和善!

  小姑娘总算进瓶子里了。

  身在阴瓶,阳瓶中却也多了一团元气。

  小姑娘意态再度懵懂起来,乐韶歌忙轻敲瓶身,破去中央隔阂。

  阳瓶中元气混入鬼身,小姑娘精神一抖擞,再度醒过神来。

  却未察觉到究竟发生了什么。

  乐韶歌并未将此事告诉她。

  只传音给乐正公子,“可看到了?”

  “嗯。”乐正公子回应道,“阳气寄于鬼身,确实少见。”

  其中原委自然也要细加追查。

  那小姑娘却要看风景,不肯被装进荷包里。

  乐韶歌便将瓶子化作珍珠大小,同鸣玉穿在一起,自衣带上悬下。

  小姑娘柳眉一挑,“这是要让我盯住别人的下半身?”

  乐韶歌:……算了,不和她一般见识。

  “你自己挑个位置吧。”

  小姑娘让乐韶歌把瓶子捧在手心里,自上而下的扫视了她一遍。

  目光依次审视过乐韶歌的头发、额头、脖颈、胸口,越看越负气,最后哼了一声扭开头去,郁卒的嘀咕了句,“……可恶。”

  乐韶歌:???

  乐正公子却似是洞悉了原委,几不可查的一笑。

  “我要待在耳朵上。”小姑娘终于选定了。

  乐韶歌便将那小瓶儿化作耳坠,正要带时,见乐正公子正看着她,不知为何便有些羞涩了。

  带好之后才要松一口气,乐正公子却又递过来一只——耳坠自然是要凑成对儿的。

  乐韶歌接过来时,只觉耳根都发烫了。甚至没抬眼看他。

  ——总觉着在旁人面前带耳坠,仿佛也带着些别样亲昵的意味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