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0节(1 / 2)





  露珠便斥道:“这赵贵妃当真是贪得无厌,这些日子,她们姑侄假借节俭用度的名义,不知克扣了多少银子,全都肥了自己,还嫌不足,竟又生出这样的主意来!后宫的份例本就减了许多,又要备办厚礼,真叫人不要活了!”

  苏若华面沉如水,问道:“这件事,太后娘娘知道么?”

  芳年回道:“奴才打听了,太后娘娘是知情的。”

  苏若华便问道:“那太后娘娘怎么说?”

  芳年答道:“太后娘娘非但没有申斥贵妃娘娘,反倒对身边人说起,贵妃孝心可嘉。”

  苏若华听闻此言,不由笑了一声,将手中的燕窝碗放在了炕几上,徐徐说道:“本宫明白了,赵太后是想风风光光的大办迁宫事宜,以来彰显自己地位尊崇。皇上追封了生母为圣母皇太后,赵氏一族难免心有不安。所以,赵太后将迁宫之事看的如此重要,好来向全天下人明示,她才是真正的太后娘娘。赵贵妃此举固然跋扈,但能震慑六宫,也算合了她的心意。”

  芳年低声道:“娘娘,那这两口玉瓶,可合适?”

  苏若华赞许的看了她一眼,这丫头很知进退,话不多,看事情倒是分明,一张口便是落到关节上。

  太后贵妃身份尊贵,她们如何行事,不是一个宫女能指摘的。作为一个奴才,所能做的,便是尽全力的辅佐自己的主子。

  她是怕这两口玉瓶并不值一千两银子,而被赵氏拿住了把柄,但又不好直言出来,反令苏若华尴尬。

  苏若华淡淡一笑:“单说这料子,的确不值那么多钱,但一对瓶子,且是名家所雕,价值便翻了一倍。何况,这是御赐之物,本宫将它们转赠给太后,谁敢说不好?”

  芳年听了,抿唇一笑,颔首不语。

  献礼之事,在宫中闹得沸沸扬扬。

  阖宫上下对于赵氏这对姑侄早已满腹怨言,如今又弄出来这件事来,真如露珠所言,叫大伙都不要活了。

  有人想要面圣,求皇帝来主持公道。

  然而皇帝政务繁忙,除了赵贵妃外谁也不见,这些人连皇帝的面也见不着。

  众妃嫔无奈之下,只得再来求翊坤宫,虽明知赵贵妃不待见贤妃,趋附贤妃,或许要被赵贵妃刁难。然而,形势已至如此地步,赵贵妃再不满,难道还能把大伙的宫份全停了不成?横竖,贤妃也是妃位上的主子,虽错赵贵妃一等,但也不差什么了,何况她还身怀有孕。

  于是,翊坤宫原本清静的门庭,忽然热闹起来,每日来求见问安的人,几乎将门槛也踏破了。

  露珠甚而还玩笑道,自从主子有了身孕,宫里的茶叶便不见下了。这才几日功夫,都要喝光了。

  这段日子,钱家的处置终于下来了。

  三司与钱书同及其党羽定了二十条大罪,条条落在了实处。

  赵太尉及其党羽,更趁势兴风作浪,与钱家罗织了许多罪状。

  此刻的钱书同早已下了大狱,其族中弟子也大半被捕,钱氏一族早已无力自保,等待着他们的只有抄家灭族的死路。

  陆旻并未采纳赵氏所捏造的罪证,横竖钱氏已入死局,也不必再多做手脚,日后落人话柄,乃成后患。

  八月十日,皇帝下旨,钱氏上衔天恩、不思回报,结党营私,贪墨朝廷税银、鱼肉百姓、大逆不道,阖族上下,不分男女老幼,发往边关,与披甲人为奴。

  至于党首钱书同,刑部原本奏请斩首,但陆旻念其是两朝老臣,曾经也算有功于朝廷社稷,且年老体衰,不忍动以极刑,遂赦免了其死罪,与其家人一道发配边关。

  原本京城望族的钱氏,就这般呼啦啦大厦崩塌,顷刻间分崩离析。

  京中茶馆的话题,都是钱氏的案子。

  对于民间百姓而言,这些权贵身上的事,是茶余饭后最好的谈资,寻常芝麻粒大小的事都能嚼上许久,何况是这样的惊天大案。

  钱氏一族败落,朝中便再也没了能与赵氏争衡的世家大族。

  一时里,赵氏风头无两,后宫太后与贵妃占尽风光,前朝以赵太尉为首的赵氏族人更是横行无忌。

  无论前朝后宫,嫔妃与文武百官,皆是满腹怨气,一触即发。

  赵贵妃严令众人重金献宝,以庆贺太后娘娘的迁宫大喜。

  群妃无路可投,只好求助于贤妃。

  苏若华面上不动声色,暗中使人传了话,如若谁要生财的门路,可以来翊坤宫。

  银子,她没有,但是想要靠自己的本事赚银子,那还是可以的。

  之前牛刀小试,填充了香料的香囊,在京中极为走俏,每逢上市便被人哄抢一空,价格越炒越高,甚而一枚掐金丝香囊已卖到了二百两银子一枚。只因每次到货,只有二三十枚这样的香囊,物以稀为贵,又是个俏货,自然越卖越贵。

  露珠与春桃都不解其意,私下曾问苏若华,何不索性借银子给那些嫔妃,也算卖个人情。

  苏若华笑了笑,说道:“一则,本宫虽然宽裕,但手中实在没有那么多银子能一一周济。本宫借了一个,就会引来十个,翊坤宫岂不成了善堂?借了张三,借不借李四?借了这些昭仪婕妤,借不借美人才人?本宫哪里能拉的了这么多人,一个不周到,就要落人埋怨,吃力不讨好的。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你们也该懂。她们自食其力,不会拖累本宫,反倒还会感谢本宫给了她们这个门路。”

  果不其然,起初只有些低位分的嫔妃肯来做事,那些婕妤昭仪们,自恃主子,不肯屈尊降贵,做这些奴才才做的活计。然而拖了几日,实在筹集不到银子,渐觉火烧眉毛,身边伺候的人看着别人的奴才跟着主子去翊坤宫做事,多少也能有些油水,也都眼红起来,竭力撺掇。于是一来二去,后宫大多数的嫔妃都偷偷摸摸去了翊坤宫。

  数日之间,宫里多了许多偷偷摸摸的人。

  这些妃嫔做了几回,发觉收获颇丰,不止献礼的银子有了着落,自己也能过得宽裕些了,便对贤妃越发感恩戴德起来,只觉贤妃当真是神通广大,什么办法都有。

  如此,正合了之前苏若华的预料。

  第一百一十一章

  过了八月上旬, 天气依旧炽热如火,让人没有片刻喘息的时候,唯独傍晚时分, 方才能有那么些许凉风。

  钱氏大案之后连着就是赵太后迁宫事宜, 前朝忙碌不已,自八月起陆旻便再未踏进后宫一步。就连赵贵妃, 去养心殿十次也有九次被挡了出来。

  长日无聊, 她想找几个嫔妃过来消闲解闷,但因平日为人着实太差,无人肯来接近,只好一日日闷在宫中, 拿底下人出气。

  承乾宫的宫女太监,除了吟霜红珠这样有体面的大宫女,底下没有不含恨的, 只是畏惧赵贵妃的淫威,敢怒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