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4章(2 / 2)


  贤妃冷笑,“是吗?”

  她指着武宜之身边的宫女一个一个地问,“你们来说说?”

  宫女们还来不及串通,凭着武宜之平时的教导跟着他说话。

  静嫔站在一旁威胁道:“我告诉你们,御医说了,陛下是吃了烈性的东西才生病的。陛下前几日圣体康泰,昨日从你们宫里过来,今日就昏迷了。就是在你们宫里才出事的,你们要是不说实话,那就是欺君之罪,意同谋反。”

  武宜之本想忍住,谁知静嫔竟然直接把帽子扣到了他头上,他当然不能要这个帽子,武宜之道:“我昨日送陛下过来时他还好好的,不过在贤妃娘娘这里宿了一晚,今日便病倒不起,贤妃娘娘怎么不查查你们宫里的人?”

  贤妃怒道:“你以为本宫没查?紫兰殿没人给陛下乱吃东西!来人,去搜武宜之的院子。”

  “贤妃娘娘不要欺人太甚!”

  “武宜之!”贤妃横眉,“你一个小小的男宠,也敢这样和本宫说话?武惠妃有个皇子,尚且不敢在本宫面前放肆!”

  杨休站在一边看着他们的争论。

  不一会,搜院子的人便上来回禀,说是在武宜之那里搜到了春/药和五石散。

  武宜之当即脸色大变。他想了许多,偏偏没想到春/药和五石散。

  吃了五石散之后人体燥热,要到凉处行散,平时皇上都待在屋内行散,唯独昨日接了贤妃的消息,没有行散就去了,想来是路上敞开衣服染了风寒,太医又给他吃了药,偏这药和春/药两个一冲,这才惹出一堆事情来。

  “娘娘,”御医看了春/药后说道,“此药名为万春楼,可催/情/助/兴,所用药材皆为阳/烈之物,和五石散混服效果更佳,想必是此药与御医院的药药性相撞。原本药性相撞,也不会如此严重,可是陛下服食多年,平日多享乐,身体虚浮,病情这才严重了些。”

  武宜之辩解道:“娘娘,不是我,这药男宠们都有,原是陛下要服,每个人的宫里都备了些。”

  “俊阳君,”杨休做了个请的手势,“有什么话请到我察事厅说吧。”

  武宜之不可置信,自己荣宠多年难道就要莫名其妙地栽了跟斗?

  “放心,”杨休语气温柔,“你的那些兄弟们也会陪着你的。宫里凡是有**和五石散的人都逃不了。请吧?”

  “不是我,贤妃娘娘,六殿下,不是我……”武宜之被杨休手下的察事厅儿带走。

  “如今陛下正在病中,不宜移动,”杨休对贤妃道,“希望娘娘好好照顾陛下。”

  “这是自然,本官比谁都希望陛下健康。”贤妃道,杨庭至少等立了杨倜为太子再死也不迟。

  杨休当晚把宫里翻了个底朝天,把所有藏药的人一应抓进了察事厅审问。

  贤妃的父亲林牧刚升任了中书令,皇帝吐血的当晚便和外孙杨倜进宫谒见贤妃。

  贤妃和静嫔正守在皇帝床边,林牧先问道:“御医说陛下几时能好?”

  “还没说,”贤妃见到父亲和儿子终于稳定了心神,“只说静养,陛下这几年伤透了身子,病来如山倒,什么时候醒都还不知道。御医只说要小心伺候。”

  “泰云阁里不是还有个道长吗?听说他医术也好。”二皇子杨倜道,“怎么不请他来看看?”

  “我不放心,那道士到底是外人,御医是咱们自己家的。”

  贤妃为了杨庭的病愁得焦头烂额,林牧却只是沉默地在房内踱步。

  “舅舅,”静嫔道,“您倒是说话啊。该怎么做,得给姐姐和皇子殿下拿个主意。”

  林牧在朝中多年,处理过大大小小的事务,杨倜又还年轻,满脑子的墨水都用来写文章了,心眼倒是没怎么长,林牧此刻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

  “贤妃娘娘,依您看,陛下会立哪一个皇子为太子?”林牧突然发问。

  贤妃想了想,“我不知,可我总感觉,陛下不想立太子。”

  “太子乃国之根基,父皇怎么会不想……”杨倜道。

  “你说的对,”林牧打断了杨倜的话,“废太子这事都过了十年,陛下还没有立新的太子。他是想让皇子们耗,耗到最后,他负责收场。钱家就是这么被耗下去的,你看看,钱家倒了之后,陛下收了多少权力在手中,光是一个杨休就让人头疼了,他还派了杨佑到西南。如今西南早已成了杨佑的囊中之物,昭义军镇宁军神龙军三军服帖。”

  “五弟慈柔软弱,能安定西南都是有剑南节度使助力,何况蜀中偏安一隅,西南三军不过二十万,光是骊都周围的十四卫府就有四十万兵众,他到底不成器。”

  “你懂什么?”林牧斥责道,“那十四卫府在你手里?陛下难道不知道杨佑是什么性子?就是因为他柔弱听话,这才放他到外面去,西南三军不是杨佑的兵,是陛下的兵。他养着杨佑,是用来磨杨仕的。养着你,是用我来磨三皇子。养着杨休,是用来磨我。留着七皇子,是等着咱们都耗完了,要是没有赢家,就用他补上。”

  “这么说,陛下根本不想让我儿继承大统。”贤妃有些不相信。

  “他不是不想,他是想等着咱们最后拼出一个剩下的,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皇权旁落多年的病结,已经持续好几代了,连朝臣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皇帝就是个摆设,真正掌握朝廷的是官员,是宰相。

  可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昏聩无比的杨庭,慢慢布局,竟然改变了朝堂的格局,让权力的中心向皇帝倾斜。

  若不是他私德上有太多污点,林牧都要佩服他是个好皇帝了。

  “咱们不能等,这是最好的机会。”林牧下定了决心,“杨休没了皇帝的支持,就是一条没有牙的狗,武惠妃和七皇子没了武宜之吹枕头风,也不足为惧。四皇子杨仕还在西北和突厥开战,五皇子杨佑没有诏命不能回京。三皇子杨仁早年因为动静大被皇上惩治之后收敛了很多,如今正在南山隐居。”

  “皇上在我们手里。”林牧捻着胡须,“挟天子以令诸侯,殿下,趁着老夫还在中书令这个位置上能号令百官,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别再想着靠皇上了。”

  贤妃神色坚决地点头,杨倜虽然没有马上懂,但心中却隐约涌起了热血。

  《齐史》载:

  元康二十六年,春正月丁卯,帝病于紫兰殿,中书令林牧亲总庶政。癸未,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吏部尚书张喜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命左右金吾卫大将军赵承恩、右监门大将军薛简帅兵五百人往均州,裁撤广武王杨仕兵权。立温王杨倜为皇太子。甲申,太子临朝,大赦天下,改元昌隆。

  ※※※※※※※※※※※※※※※※※※※※

  修文的时候改了些设定,把杨休和皇帝纠缠删掉了,也就是说,杨休实际上只是替皇帝做事,不影响主要剧情发展,只是和杨休的个人形象塑造有关。过几天会把前面修好的文放上去。果然一回到主线我就知道怎么写了。下一章杨佑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