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盛唐小女官第82节(2 / 2)


  这样她们得空时也能见个面,凑一起喝喝茶或者喝喝酒。

  就像王维与裴迪那样,裴迪在终南山中隐居,王维在辋川口隐居,两人时常泛舟去寻对方同游。兴致来了,于舟中弹琴对饮也是常有的事。

  那多快活啊!

  李腾空很有些意动。

  李腾空送三娘出门的时候撞上了李林甫。

  李林甫瞧见了三娘,笑着问她:“你们蓝田县年前出了桩大案?”

  三娘如实答道:“都是阿戡他们的功劳。”

  李林甫笑了笑,又说道:“那个县志的想法也不错,你多用心些,修得好的话可以让各地都试着修一修。”

  对于这种不需要自己动手、又能让自己脸上增光的大工程,李林甫是颇为喜欢的,他自己就曾主持过《开元六典》的修纂工作。

  当然,在此之前张说和张九龄他们已经挂过名了,不过最后《开元六典》是在他李林甫任宰相期间修完的,那自然是由他献给李隆基。

  李隆基也很喜欢这些只需要署个名就能流传千古的好事,《开元六典》名义上就是李隆基御撰。

  将来后人提起这本《开元六典》,要么只提李隆基,要么只提他李林甫,至于真正负责修纂工作的家伙那肯定是无人知晓的。

  就像提到大明宫,人人都知晓它是太宗皇帝命人建的,谁会记得是哪个工匠砌的墙、哪个工匠搭的梁?

  第96章

  三娘走后, 李腾空就和她爹商量去蓝田县清修的事。如今的大唐最不缺的就是道观,她想修行多的是地方能修行,所以并不担心到了那边不好找落脚点。

  李林甫:“……”

  虽然已经有了这个女儿可能出家当女冠的认知, 可真到了这一天还是有点发愁。没想到郭家三娘来这一趟,竟还把他女儿哄去蓝田县了。

  仔细想想,这也是好事一桩, 好歹有熟悉的朋友在那儿照应着。

  李林甫道:“我先派人去打点好,你总得把晦日过了再去。”

  李腾空点头。

  李林甫喜欢权势也喜欢享受,每天只要睁开眼就是在琢磨怎么揽权和享乐,很难想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生出这么个万事不过心的女儿来的。

  也就碰上那郭家三娘时才鲜活一些。

  李林甫很快便派人去辋川一带物色适合自家女儿修行的道观。

  天宝二年的正月, 没下什么雪, 一直都是天清气朗的好天气。

  三娘把该拜访的亲朋好友都拜访了一遍,并将自己请张婆婆雕的闲章送到每个人手里。

  闲章这种东西就是写诗作画后随意盖着玩的, 不算特别正式, 不过每一枚的图样三娘都画得格外用心,是以李白他们拿到以后都觉得挺喜欢。

  年初六李白被李隆基召到兴庆宫喝酒, 李白还把三娘送他的印章拿出来显摆了一番, 说这是天底下独一份的。

  李白这人就是这样,旁人对他好,他就对人掏心掏肺,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外人,哪怕对方是皇帝也不例外。

  偏李隆基还真就吃他这一套。

  天底下守规矩的人可太多了,偶尔出个不守规矩的他便觉得格外新鲜。

  就连读着李白对外吹嘘的“归来入咸阳, 谈笑皆王公”“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李隆基都觉得特别有意思。这样赤诚而热烈的一个人,放在身边总是很开心的, 从前便没有人敢拿着什么东西到他面前来说“这是天下独一份的,连你这个当皇帝的都没有”。

  李隆基拿过李白那枚“独家闲章”瞧了瞧,发现确实别致得很,印纽雕的是座崔巍高山与忽隐忽现的盘山栈道,取的是李白那首《蜀道难》中的“青泥何盘盘”之意。小小的印纽竟能把青泥栈道展现得这般细致,着实十分难得!

  要不是它实在精巧至极,李白也不至于到了御前都拿出来得瑟。

  而印文是三娘所写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遍地都是书法名家的盛唐,三娘这手字当然称不上冠绝一时,可她从小受贺知章、钟绍京、颜真卿等人的熏陶,写出来的字瞧着就是叫人觉得特别顺眼。

  李隆基也觉得顺眼。

  只是听李白说什么“专门为我做的”,李隆基心里又有些不得劲:好歹他也是看着这小孩长大的,从前可没少给赏赐,怎地这家伙送李白印章不送他?

  正巧这时候李林甫来求见,李隆基便问他有没有这“天底下独一份”的宝贝。

  李林甫当然没有,不过他见他女儿摆弄过,便如实说了。

  这小姑娘一点都没把他当宰相,登门那是从不带礼的,从小只和他女儿往来。要不是偶尔出入时撞上了,估摸着都不会寻他说话!

  李隆基听后心里是有点满意的,当皇帝的哪个喜欢底下的官员沆瀣一气?要是人人都走宰相门路去了,他这个皇帝就危险了。

  李隆基笑道:“这么说来不独我没有,你这个当国相的也没有。”

  李林甫道:“臣岂止是没有,臣女还和臣说要去蓝田县那边清修,当真是连女儿都被她拐跑了。”

  李隆基见李林甫脸色发苦,哈哈笑道:“可惜她不是个小子,不然也算是一桩良缘。”

  李林甫道:“臣也这么觉得,这要是个小子,怕不是早就被人抢去当女婿了。”

  既然聊到了三娘,李林甫便顺势和李隆基说起蓝田县那桩案子以及《蓝田县志》的事。

  别人去当县尉都是去熬资历的,三娘这倒好,不到半年就闹出这样多的动静,连萧戡那小子都跟着他长进了。

  萧戡算起来是李隆基的外孙,李林甫夸起他来不吝溢美之词。

  李林甫还是很懂得揣摩李隆基心思的,专拣李隆基爱听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