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第38节(1 / 2)





  杨美蓉连忙领着她去。

  说来也是凄惨,这边现房因为首付问题,卖出去的房子寥寥无几,房子一直卖不动,这才有了火车站对面零首付买期房的广告出来。

  大家都不愿意来沪东买房。

  他们沪市此时尚有一句俗语:宁要沪西一张床,不要沪东一套房。

  由此可见此时的沪东有多荒芜,多狼藉,多混乱。

  更别说花这么多钱,来沪东,买这样一套除了大,没其它优势的房子。

  这房子除了大和便宜,她是真夸不出来花了。

  江柠被杨美蓉带到新建好的楼里,楼里面还是毛坯,江柠看了下房屋质量,杨美蓉赶紧说:“房屋质量你放心,绝对好!地铁线路也规划到这边了。”

  说到地铁规划,杨美蓉又心虚了,沪市九三年才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其余地铁全部都还在建设当中,这周边一篇荒凉景象,她实在难以夸出地铁会通到这里来的话,可经理说了,地铁真的规划到了这边。

  江柠抬头看了下,大概是为了增加和其它住宅型商品房的房屋竞争优势,层高确实如广告上所说,有六米二,这个高度,在十几年后可以说是非常少见了,完全可以隔成复式的小两层。

  也就是说,用其它可以落户商品房一半的价格,就可能买到双层面积的房子,值翻了!

  杨美蓉又带她去看赠送的大阳台和露台,此时有些人家住的房子都不如送的阳台和露台加起来的面积大,光是露台和阳台的面积,就有三十五平了。

  而且此时,还没有公摊面积。

  虽说在95年的9月份,国家建设部就已经颁布了《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但真正开始实施起来,却是到十二月份。

  与现在也只差两个月了,也就是说,江柠想买房,就要抓紧时间,趁着公摊面积的分摊规则尚未正式实施前,就赶紧买。

  她明天中午,最多下午就要离开沪市,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磨蹭。

  她问:“如果我想买隔壁零首付的呢?”

  杨美蓉说:“这需要你提供你单位的工作证明和收入证明,表示你有稳定的还款能力,且银行账户里,不得少于一千元存款。”

  光是有一千块钱存款这事,就刷下去太多年轻人了。

  此时有非常多的下岗工人,工作都没了,更别说工资的,家里花销都是以往的存款。年轻人就更不必说,能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就已经不错了,更别说年纪轻轻,就存下一千块钱来。

  能存下的当然不是没有,而是少。

  这也是他们这个楼盘至今无人问津,需要到火车站打广告,去忽悠外地人来买房的原因。

  可外地人买房,是要在沪市落户的,他们这个房子,连户口都没法落。

  江柠仔仔细细的将几栋房子房间的户型、采光等各方面都看清楚,问清楚,心里都有了数后,才和杨美蓉回到售楼处。

  江柠也没多说废话,直接拿出《武侠》杂志来,“我是这本杂志的签约作者,有签约合同作为我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证明,可以购买隔壁正在建的期房吗?”

  “这个……”杨美蓉一下子被问住了,弱弱地说:“我去问下我们经理。”

  “最好快点,我赶时间。”

  杨美蓉见这小姑娘真的要买房的样子,连忙小跑着上楼,很快喊来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

  “这是我们钱经理。”杨美蓉声音依旧是没有什么底气的弱弱的,一副不自信的小媳妇模样,给江柠介绍着。

  钱经理看到江柠的第一眼就是微微皱眉,显然,他对江柠的第一印象也是她不会买房,但他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满脸笑容的坐过来问她:“是你要买房?”语气颇为和善。

  他自己家中就有个和江柠差不多大的女儿,此时对待江柠的态度,和对待他女儿一样。

  “是,如果我买两套,不知道有没有优惠?”

  这话让钱经理吃了一惊,态度也郑重起来:“当然有优惠,可以给你打个九八折。”

  九八折说着不多,可折算到总房价里,这个折扣下来,也不是小数字了。

  江柠点头说:“我想买一套现房,一套期房,现房可以付首付,但期房我要零首付,我有这本杂志的签约合同,可以证明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里还有一份出版合同,不知道钱经理能不能帮我办的下来。”

  江柠拿出她带来的《武侠》杂志,递给钱经理。

  钱经理的表情有些古怪,似有些疑惑地问:“你说你是这个杂志社的签约作者?”他说:“合同我可以看看吗?”

  江柠此次来沪市,就有着想要买房的想法,省的哪天一个不注意,存折和身份证被人拿走,将存折上的钱取走,那她可就亏大了。

  这并不是瞎担心,暑假期间,江妈好几次搜她的房间,她嘴巴上没说,心里都清楚。

  也只有把钱都花了,她心里才安心。

  至于在吴城买房,吴城未来发展潜力确实不错,但吴城离老家太近了,她并不喜欢,她只想离老家越远越好,目前她能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沪市了。

  她从包里拿出早早就带好的合同,递给钱经理。

  钱经理原本并没有当回事,以为只是小姑娘写稿子赚了几块钱稿费,就不知天高地厚,以为拿着这样的合同就能来买房了,可他还是没有出言打击江柠,而是接过她递过来的合同。

  他打开文件夹,拿出里面合同,有些漫不经心的看着,待看到合同上签约的作品名字的时候,声音忍不住一下子拔高了:“你是《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的作者?”

  不怪钱经理惊呼,这个消息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他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看江柠,又看看合同,再看看江柠,又看看合同。

  不怪他怀疑。

  《武侠》在沪市是有分社的,其杂志影响力在沪市不比《武侠》在广市低半点,同样拥有着庞大的读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