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第59节(1 / 2)





  江柏原本还打算和他们扯皮一下的,毕竟他连去集市上卖黄鳝泥鳅,都有人挑挑拣拣,一会儿嫌这个泥鳅小,一会儿嫌那条黄鳝细,让他便宜点的。

  谁知道这里的人卖东西,完全不还价的,干脆的要命,把江柏搞的愣了一下,才接过钱。

  店里的衣服因为都是二十九三十九,江柠准备了许多一块钱,用来找零。

  一般都会给整数,也有很多给零零碎碎的钱,其中故意少个三毛五毛的,也不少。

  可江柏性格就是较真,做事情一板一眼,说三十九就是三十九,一分都不会少。

  而且他坚持认定店里衣服就是薄利多销,一件衣服大概就赚一块钱,所以在别人少了几毛钱,被他发现了,还反过来说他太过计较的时候,江柏就沉下脸特别认真地说:“除去人工、房租总共就赚不了你几毛钱,你还少我三五毛的,那我不赚钱还亏钱啊?”

  那语气,那态度,实在太理直气壮了,搞得少了钱的人都不好意思了,说:“你这小伙子做生意太实在了,哪有你们这样做生意的?像你们这样做生意还能赚钱啊?”

  街坊们恨不能亲自手把手来指导江柏如何做生意了。

  街上哪家衣服店,喊价不是往高了喊,让人对半砍都还有的赚?哪有这么实诚的?

  江爷爷在一旁的摇椅上看到就笑:“他还是学生,哪里会做生意?就赚点钱糊口罢了。”

  然后不知道怎么就传出去了,说这家店衣服,一件只赚一块钱,所以才一分钱都还不下来。

  吴城里其他店的店主听到这个消息,简直草了狗了,还有这么做生意的?不赚钱你开个屁的店啊?这么便宜我也不去深市进货了,直接从你店里进货行不行?还省了我两趟路费了。

  九十年代中期,虽因为市面上有大量的下岗工人和无业青年,导致打架、斗殴混帮派的小混混超级多,可一中、吴中这一块,因为有四所学校在,两条街尽头的t字型路口对面,就设了个公安局,所以小混混再怎么闹,也从不到一中、吴中这条街来,真要影响了一中、吴中两所重点高中学生的高考和学校升学率,县里领导都不会放过他们。

  所以也没人想过找小混混去店里闹什么的。

  公安局离的就不远呢。

  而且一中、吴中两个学校的校长,哪个不和上面有点关系?你到他们的校门口闹事?

  一直快到九点多钟,都一直陆陆续续的有客人来买衣服,看似人不多,但江柏似乎一直都没闲下来过。

  每次熨烫了还没有两件衣服,就又有客人上门。

  后来他干脆不管了,自己专心熨烫衣服,让江爷爷收钱。

  终于等到了孙女说的九点钟,江爷爷一下子从摇椅上起身,拿了之前江柠教过他的录音机和大喇叭出来。

  之前江柏收拾屋子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东西,还以为录音机是江柠学英语用的,碰都没碰。

  此时却见他爷爷,把这两样东西拿出来,把大喇叭绑在了大门口,录音机也绑在了大喇叭的后面,对准着大喇叭说话的地方。

  他还好奇爷爷这是在干什么呢,就见江爷爷打开大喇叭的开关,摁下了录音机的播放键。

  第59章 59 【一更】

  江柏久久不能回神, 满脑子都是有节奏的‘什什什什……什么东西?’

  他像是被狠狠创了一下,灵魂都被创飞了,满脑子都是懵的, 然而门口的大喇叭还在有节奏的喊着:“29、39, 通通通通29、39甩卖了!”

  “王八蛋贺厂长!王八蛋贺厂长!……”

  是的,没错, 大喇叭里的声音是他妹妹的声音,可为什么这声音组合在一起他就听不懂了?

  这是什么鬼东西?

  他懵逼地看着大喇叭依然源源不断的在喊着,随着大喇叭的喊声,街面上的人都像是被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魔力给吸引了似的,人流量都逐渐往他们店里涌。

  “哟, 又来了新衣服啊?”

  “那王八蛋的贺厂长抓回来没有啊?”

  “真真是不要脸,那小姨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进店的人一边说八卦, 一边挑衣服。

  实在是之前王咏在的时候,把这个八卦的细节都编出来了, 且他叔叔就自有服装厂,他放假的时候也去玩过,对服装厂生产衣服这些,不说完全懂,说的细节也都经得起深扒, 可不就越说越像吗?

  江爷爷从摇椅上起身, 将摇椅收起来, 放到帘子后面去, 让出更多的空间给进来的客人们, 说:“是呢, 都是昨晚刚到的新衣服。”

  “那个小伙子呢?怎么换人了?小伙子长得真高啊,真白净!”

  江爷爷就笑道:“之前的衣服卖光, 他就回去啦,这是他回制衣厂后新寄来的。”

  大家都喜欢刚上的新衣服。

  广市深市那边的服装厂,款式都是仿着港星们身上的衣服做的,主打的就是一个明星效应,自是十分时尚。

  见江柏还在一旁尽职尽责的用熨斗熨衣服,有心眼子活络的,在买了衣服后,还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让江柏一起熨的。

  江柏手上的动作不停,嘴上却说:“我要是把你衣服熨坏了,可没钱赔!”

  他身上穿着江柠给他挑的外套,里面穿着一件江松穿剩下不穿,被江妈拆了线重新钩织的毛衣,他又高又瘦,活脱脱就是一个衣架子站在那里。

  原本店里女装卖的好,男装很少有人买,即使买,也都是婶子们给家里老公带一件,都是以暖和、耐脏为主,在好不好看这一块,是完全没要求的。

  现在江柏一个俊秀的大小伙子往那里一戳,纷纷问起了他身上的衣服,想给自家儿子也买一件。

  在得知这款衣服只剩下最大号和最小号后,也不介意,家里儿子年龄还小的,就买最小号:“这个码子正好,过两年都还能穿。”

  家里儿子大了的,就买最大码:“衣服大点有什么关系,难道不长个了?冬天这么冷,里面至少还得穿两件毛衣!”

  至于合不合身?在这个年代,合不合身不重要,家家户户买衣服都是往大了买,还能多点布料呢,老大穿完老二穿,大了还能往小了改,小了可不能往大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