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第65节(1 / 2)





  《武侠》是连载杂志,上面很多作品都是连载文,如果没有看前面,只看中间一段,没头没尾,其实很难看。

  导致这几本杂志放在茶几上半个多月,愣是被人无视了。

  《大宋》的这期连载,能被吴公安看进去,还是因为这是一个刚开始的新案子,加上作者的写法很吸引人,又很专业,才让吴公安一不留神就给看了进去,结果越看越心惊。

  《武侠》的后面两期,档案室的女同事并没有带到单位来,还在家里,说明天带给他。

  吴公安左等右等,还是等不及,干脆跑出了局里,在附近找到了一个报刊亭,问有没有《武侠》。

  报刊亭老板一听是来买《武侠》的,当下就从他脚下的一摞书中,抽了一本给吴公安。

  吴公安当下就撕开外面的透明包装袋,打开里面内容,翻看了一下,对不上,又连忙问报刊亭老板:“有上一期的吗?”

  “没有咧,卖光咧,下次要,来早一点哎,好多人喜欢《武侠》,我货进的都算多了,每次上来就卖光。”老板说着,笑着露出泛黄的大烟牙:“你也是追《大宋》的吧?好多人买《武侠》,都是追的大宋,也不知道这个案子的凶手是谁,不过你放心,《大宋》的节奏很快的,一般四期肯定能结束一个案子,再开启下一个案子。”

  保安亭老板显然是《大宋》的老读者了,连作者的写作习惯都清楚了,目前《大宋》已经完结了四个案子,这一期开始了第五个。

  吴公安不想听他说这些,问他:“那你还记得上一期内容吗?”

  保安亭老板当然记得,但是他说的太笼统了,吴公安听的着急,一边往回跑,一边打开最新的一期,果然,最新一期上,只有这案子的结尾,女主带着他们找到了凶手,抓捕回凶手,带回开封府大牢审问凶手,为何要杀死农户一家,问明缘由,让人瞠目。

  原来此人并不是第一次杀人,他原是江陵人士,在家乡就已经做过一次类似的案子,逃到开封,会杀这家农户,纯粹就是路过,肚子饿了,身上没钱,去这农户家中找些吃的,顺便翻些钱财,见农户被惊醒,干脆利落的把农户杀死,又顺便把他全家都杀了。

  因为是武侠小说,里面自然少不了武侠的描写,故事中的杀人凶手,也是一位会武功的武林人士,说起他杀人经过,十分淡然,仿佛他杀的不是活生生的人类,如此凶残的灭门惨案,在凶手口中,仿若被随手剁死的五只鸡鸭,而在凶手轻描淡写的描述中,若不是女主他们抓他抓的快,他早已经改换姓名,逃之夭夭,天大地大,又能去何处抓他?

  就连此人要改换什么姓名,将要去何方,凶手形貌、年龄、籍贯,文中通通都写了。

  但是,就是没有上一期的关键性内容。

  吴公安那个着急,又在附近找了找,问了好几家报刊亭,都没有上一期的内容了,直到跑到一个书店,本以为书店里不会有这样的杂志书籍,或者也没有上一期的内容,没想到一问,居然有。

  吴公安喜出望外。

  *

  计老师在批改完竞赛班试卷后,心底已经生出想让江柠参加竞赛的事,他觉得江柠如果专心走竞赛这条路的话,应该是能出成绩的,如果能拿到省级的奖项,不说保送一些顶尖的学府,像他们省的省大这样的985学校,应该还是没问题的,便来找三班的班主任王老师说了这事。

  王老师怎么可能让自己班重点大学的苗子,去走什么没什么希望的竞赛路线?一中往年的竞赛成绩是什么样,他会不知道吗?

  若不是新挖的两个新老师来,一中往年都是直接放弃竞赛这条线,专心搞高考的,这也是生源不如吴中,但在考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上,一中能够紧咬吴中,和吴中一起成为吴城最出名的两所重点高中之一的原因。

  吴中作为吴城所有高中的‘老大’,不仅是在升学率这一块做的好,吴城的竞赛路线成绩,几乎全靠吴中,一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去一日游,真正能出成绩的极少。

  毕竟主要生源还是来自下面的乡镇中学,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能够进入一中学习,能够为了考大学这个梦想而努力,就已经费劲他们全部的力气了,又哪里还有余力去搞什么竞赛?能去走竞赛路线的,除了那种特别有天赋的,哪个不是家庭条件还不错,先天的家庭环境熏陶和影响,后天家里父母也愿意给孩子花钱培养,才有那么多的时间、金钱、精力去搞物理竞赛、化学竞赛、数学竞赛。

  以为书上学了些死知识,就能去市里、省里、甚至全国在这个科目顶尖的一批人去竞争拿奖?

  怎么可能呢?

  不过这话,王老师也没有说死,而是反问计老师:“她要是把主要精力搞竞赛去了,自己本身成绩下降,又没有拿到保送名额,这要怎么算呢?再说我也不是她爸妈,这事也得要人家父母同意才行吧?”

  这也是吴城大环境下,竞赛不行的一个原因。

  家长不支持。

  老师和家长们都想求稳。

  计老师自己就是省城人,也是从小耳濡目染,若不是他对象分配在了这里,他也不会来吴城,对于吴城的竞赛环境,确实有些不好。

  可他还是争取说:“江柠同学在这方面是真的有些天赋,如果她能把全部精力放在竞赛上的话,有我和张老师全力辅导她,国奖不敢说,省奖还是能争一争的。”

  计老师也不敢一下子把话说死,这也确实是吴城这样的小地方,对于竞赛路线的无奈。

  他说:“我去问一问江柠同学吧,看她自己愿不愿意。”

  就是江柠自己愿意,王老师也不愿意。

  计老师还没找到江柠谈话呢,王老师先过来找江柠了。

  办公室里人多,整个英语组的人,都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办公,不方便谈话,他把江柠叫到办公楼前的大花坛那里,跟她说了计老师找他说的话:“你晚上去竞赛班上课,计老师估计会找你说这件事。”

  他面容严肃的跟江柠说:“不是老师不愿意让你去搞竞赛,但我们学校往年的竞赛成绩就摆在那,走不通,老师还是希望你能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学习主要科目上,竞赛那边放一放,毕竟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顿了顿,“你明白老师说的意思吗?”

  他们一中在吴城虽然是重点高中,但放到整个市,整个省,又不算什么了。

  他们省重点大学的录取率仅在百分之2,211大学的录取率都不到百分之五,可想而知这样的竞争压力有多大。

  而更好的教学资源,必然在省里,在市里,能够分配到他们吴城来的,又有多少?

  吴中和一中的校长,真的是拼劲全力给学生们找好老师,找好资源,同时,也需要学生们自己拼劲全力,才能在这已经很低的录取率中,和省里、市里的重点高中抢有限的大学资源,抢有限的重点大学的名额。

  江柠现在成绩能够进入年级前十,并且在这次月考中,不仅没有因为进入竞赛班就成绩下降,反而稳步提升,这说明江柠此时还是有余力和潜力再往上冲一冲,努力一把,不说全国排名前十(虽然除了清北,其它学校都认为自己排第三)的学校,排名下面一点的大学还是能冲一下的。

  作为一个平行班班主任,王老师对班里学生最大的期望,也就是211了,211还是今年刚出来的概念,至于那些全国顶尖的高校,他是想都不敢想。

  江柠如何能不明白,作为一个前世就是一中的老一中人,对于未来三年的一中竞赛成绩心里清楚的很,虽然因为计老师和张老师的到来,让一中的竞赛成绩提高了一大截,但在结果上,想拿到省奖还是不容易的。

  竞赛这些,从来都不是江柠所追求的,会去竞赛班,不过是学校需要,她在自己本身学习上还算游刃有余,这才去的。

  而她既然做一件事,当然就会好好做,做好它。

  她态度特别端正地点头,认真地说:“谢谢您王老师,您说的我都明白,我知道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