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第80节(1 / 2)





  一番话,说的饶是性情还算平和的江爸,都满心不是滋味难受的要命,大过年的一点劲都提不起来,两口子一个整天暴躁的在家摔摔打打打抱怨不听,一个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的唉声叹气。

  他都想去吴城一中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了,怎么年二十八了,江柏江柠还不回家?不会在外面出什么事了吧?可在外面读书能出什么事?

  江柏当然没出什么事,此时他正带着一大袋子冬季的衣服,和童金刚两人,从中巴车车顶搬下来,找到水埠镇一个路口,搞了两个衣架摆上,一个拿着熨斗熨衣服,从江姑姑家接了个插线板出来,接了些水在熨斗里,铺平熨衣板,准备熨烫衣服;一个把衣服一件一件拆开,挂在晾衣杆上,打开喇叭开关,按下录音机,顿时这一片街区都响起了童金刚那粗犷豪迈的大嗓门声:“39,49,通通通通39,49!甩卖了!”

  年前的水埠镇是不分什么集市不集市的,它每天都是集市,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小伙子小姑娘,全都集中在水埠镇上,结婚的订婚的,搞对象的相亲的,买的起买不起的,身上都揣了几个钱,在集市上到处溜达,整个水埠镇全年生意最好价格最高的时候就是年底,各种来镇上办年货买年货的大叔大婶们比比皆是,摩肩接踵,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用舍不得买的东西,年底一次性消费个够。

  江柠扶着江爷爷刚从中巴车上下来,就见到前方被人群围的水泄不通的地方,传来童金刚那极具吴城特色的平翘舌不分的普通话:“江南自衣仓!江南自衣仓!倒闭啦!倒闭啦!王八蛋贺厂长!王八蛋贺厂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路啦!跑路啦!”

  光是听声音都能想象出他在喊这一段时是怎样的唾沫横飞,兴奋莫名,喊的嗓子都快破音了。

  他们这个地方,只要出去打工,基本都是被带到南方的制衣厂、电子厂、玩具厂等地方,不管男孩女孩,小学中学一毕业,都是先跟着师父学一年做服装,来年就去制衣厂上班。

  才刚从江南制衣厂打工回来没两天,正在逛逛老家街道的年轻人们,听到大喇叭里穿来的声音后,都忍不住怀疑自己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啥倒闭了?谁带着小姨子跑路了?

  他们厂长居然带着他的小姨子跑路了!???

  第77章 77

  大喇叭里那似破非破的粗嘎大嗓音, 还在不断的有节奏的喊着:“王八蛋贺厂长!王八蛋贺厂长!吃喝嫖赌吃喝嫖赌!

  卷走三千五百万,卷走三千五百万!带着他的小姨子跑路了!跑路了!

  我们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只能拿着衣服抵工资!抵工资!

  原价一百多两百多三百多的衣服, 现在通通39, 49,通通通通39, 49……”

  在江南制衣厂打工刚回来的年轻人们,听着大喇叭里喊的东西,明明单个字,他们都能听懂,组合在一起他们就听不懂了呢?

  他们制衣厂啥时候倒闭了?不会是这两天吧?他们厂长卷走三千五百万跑路了?我滴乖乖龙滴咚!三千五百万啊!这王八蛋贺厂长……等等, 不对啊,他们厂长不姓贺啊?倒是他们隔壁的江南皮革厂的厂长叫贺什么的。

  他们不由靠近了江柏和童金刚这个小摊子。

  这条街上摆满了各种摊子, 一般人家门口都不让人摆摊,但江柏的衣服摊子摆在江姑姑家门口。

  江姑姑家上开水果店, 兼卖一些年货,现在的人买年货,还是习惯性的往供销社跑,觉得那里便宜,质量好, 不坑人, 可随着改革开放后, 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商贩出现, 也有不少人来私人家买东西, 只要你不坑人, 自有老客户愿意来你家买。

  此时江姑姑家门口挤满了人,全都是被江柏放的大喇叭声音吸引来的人, 有些人挤不进去,就先去江姑姑家的店铺里,看有没有适合的年货要买的。

  江姑姑的公公婆婆本来看到江柏过来,要在他家拿插电板用,还有些不乐意,板着张晚娘脸孔,江姑姑就像没看到一样,满脸笑容的招呼自己小外甥:“哪里弄来这么多衣服?卖的这么便宜,有钱赚嘛?”

  她给自己小外甥找插电板,给他拉线,见他还带了电熨斗,说:“你哪里会熨衣服哦?给我,我来吧。”

  “不用不用,姑姑,你忙你的去,我会熨的!”

  过年,水埠镇上的每个商家都十分忙碌,江姑姑也是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就没歇息过,此时还早,童金刚和江柏两人昨晚放假后,就商议,两人一起把衣服拖到水埠镇来卖。

  童金刚脑子比江柏活跃一些,见这衣服赚的太少了,还自发的学会了涨价,一件衣服涨了十块钱。

  可这个价格,还是比水埠镇上铺子里的衣服,要价便宜了一倍都不止,像羽绒服袄子之类,店铺里一件都喊到了一百五六十了,要是遇到不会砍价的,还个二三十块就买下,那商家一件简直要赚死了,遇到会砍价的,直接对半砍,七八十一件卖给你,他们一件依然能赚二三十,依然赚的盆满钵满。

  此时遇到一个通通只卖三十九,四十九的,很多不会砍价的年轻人和男人们,全都为了过来,把江姑姑家铺子的门前围的水泄不通,连带着江姑姑家生意都好了不少,笑的江姑姑的婆婆合不拢嘴。

  江姑姑自己实在走不开,就喊了儿女下来帮忙。

  江姑姑的两个儿女也才十三四岁,见到门口围了这么多人,直接吃惊地长大了嘴巴:“这么多人?我怎么挤进去啊?”

  里面童金刚还在喊着:“不要挤,大家都不要挤,都有!每个人都有!明天还在这!”

  江姑姑的儿子才十二岁,身高已经一米六多了,像个小大人般扯着嗓子喊:“不要挤哦!挤也没用哦!一个一个来哦!”

  江姑姑的女儿也拍着手喊:“你们挤不进去就不要挤啦,先来店里看看年货,衣服又跑不掉!”

  还真有不少挤不进去的,听说衣服还有很多,就先在江姑姑店里逛逛买年货啦,买完年货还问江姑姑:“能不能先把东西放你这放一下?我先去买两件衣服,一会儿来拿东西。”

  江姑姑家的房子,是他们自家的自建房,两层楼,楼上两间正房,她公公婆婆住一间,以前他们夫妻带两个孩子住一间,现在孩子大了,就在房间中间拉了个帘子,隔成了两间,姐姐单独一间,弟弟在江姑姑和江姑父房间打地铺。

  下面两个房间都做了铺面,公公婆婆那一间属于公公婆婆的,卖些鸡鸭鱼,江姑姑这边一间卖些烟酒牛奶红枣麦片水果什么的,各管各的,后面还有个院子和小厨房是公用的。

  见有人要在这放东西,江姑姑就将人引导后院,将东西放到院子的走廊上,说:“东西可以放这,但你要自己看好啊,我这做生意忙的要死,也不能帮你看着,你要自己注意一下!”

  放东西的人挑着担子,用麻绳把蛇皮袋口子系好,说:“你放心,我就在你家大门口买衣服,不跑远,我自己看着!”

  说完,人就猛地往人群里面一挤:“老板!两件能不能给我便宜点?”

  “不还价的,全部是底价,要还价的到街中心买!”童金刚忙的满头细汗,不停的收钱找钱,江柏原本还想把一件件衣服都熨烫平整,谁知道这些人根本不在乎衣服平不平整,他们只在乎衣服料子好不好,衣服暖不暖和,耐不耐脏。

  这些人中,很多都是三四十岁的大男人,手粗劲大,摸着这些料子,拽了拽,又结实又暖和,见说不下来价,干脆掏了钱,买了两件赶紧走人的。

  过年他们想给家里媳妇孩子买两件新衣服,去街中心的店铺一问,一件衣服一百二三十,还价再怎么便宜,也得一百块一件,他哪里舍得?

  没想到挑着担子到下面来,却听到这里说‘羽绒服,棉衣,棉袄,通通39,49’,他们在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心里首先听到的都是棉衣棉袄三字四字打头,而不是四十,五十,再对比那些还了半天还要一百多块钱的衣服,棉袄,三十九,四十九,听在他们耳朵里,简直便宜一大半都不止。

  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质量问题,可听着大喇叭中说,是江南制衣厂倒闭了,衣服原价全都是一百多两百多三百多的好衣服,那捡了便宜的心理立刻就来了,等进来摸到衣服看到衣服,发现料子确实结实耐磨又暖和后,都连忙掏钱买衣服。

  不用还价好啊,不坑人,那需要讨价还价的衣服,太坑人了,哪怕你成功还下来,人家痛痛快快卖给你了,你还是会心里不痛快,觉得自己买贵了。

  这下好了,所有人价格都一样,不还价,原本一件衣服的价格,现在买到两件袄子了,家里媳妇和儿子一人能得一件,想到回去后,媳妇儿子穿上了他买的新衣服,家里媳妇夸他衣服买的便宜,汉子们心中就美得很。

  还有完全想不到别人,只想给自己买衣服的年轻小伙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