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顾二娘流放种田日常第37节(2 / 2)


  盖因大盛朝的开国帝王武宗是位女帝,文宗亦是位女帝,直到传承到第三世,未有适合的女帝候选,于是才推了韩氏王族的一位郎君坐上帝位,也便是如今的圣上世宗帝。

  当今王室出了一位聪慧过人的公主,大盛朝极有可能迎来第四位女帝。

  而秦相一府卷进的逆谋案涉及的三皇子,便是欲与这位公主竞争帝位的候选人之一。

  如今朝中诡波迭起,外人亦不知道最后帝位花落谁手。

  话说回来,娘子既能打下一片江山,开本朝盛世,为帝亦不逊郎君,那证明姑娘家亦是能干大事出俊杰的,是以大盛朝对于男女大防不严,甚至风气开明。

  上效下仿,民间虐待轻视娘子的现象自兴国以来便在减少,见着家中有才学过人的闺女,亦会想办法悉心栽培。

  盖因两位女帝上位后,朝廷提拔了许多娘子中的有能之才,朝中亦有不少女官,故而民间出现像吴村长这般的女村长,亦不为奇,那顾冉一个单身女户,自也看起来寻常多了。

  只是,大盛朝历史毕竟还短,影响有限,特别是许多官宦世家,依然存在偏见,在当今世宗帝上位后,这等开明风气亦在无形中受到不同层面的压制。

  在水路上行驶过一段距离后,船只渐渐靠近两江互冲洲地,船夫摇撸速度明显快了起来,想要尽快穿越过这片地带。

  迎面而来一片葱郁岛林的时候,顾冉见到被几十多米宽的江河与大陆隔开的岛屿。

  这个时候吴村长伸手指着江流一边的陆地道:“瞧见了么,这片就是大屿林,过去就是我们夏溪村。”

  顾冉望了过去。

  大屿林尽头原来便是江边,而与大屿林相对的这个岛,听吴村长说,叫墩子岛。

  像墩子岛这般,在两江交汇处、陆地破碎,再加江流成年累月带来河沙淤泥,而形成洲岛的,这一处就有四五座,面积有大有小。

  顾冉多看了一眼墩子岛的当儿,船夫划着船很快就穿越过了这片碎岛洲。

  据江道来往的船夫说,两江交汇处激流湍急,得小心行事,另外,这些水洲上的岛屿,包括一大片的大屿林都是人迹稀少的地儿,里头不时就会有瘴气泄露,轻易没人敢上岛,而他们船夫划船一到这一处,也得赶紧能划多快划多快。

  若是遇见风向不好的时候,见着瘴气冒出,偏移到江边来,那就得等瘴气过去,或者消散后才通过,那样花费的时辰就得比平时都长。

  等过了这片水洲,那水道就平稳了,顾冉跟吴村长稳稳当当地从船只上下来,踏上了永昌县码头。

  昨儿在永昌县自己还是人犯,今儿就以永昌县百姓的身份回来了。

  顾冉正打算仔细瞧一瞧,旁边吴村长已经给她说这县城里头那一处是集市,那一处是商街市坊,让她想采购什么,就到相应的地儿去。

  “我一会儿得去县衙,你买的东西多,若是拿不动,可以请个脚夫帮忙扛到港口。”吴村长道,“你需要人帮忙,也可以在这码头等我,等我办完差事了,跟你一起回去。”

  “谢谢村长,不过我瞧见许多东西都可以在东林乡买,所以打算在这县城里要买的东西不多,我自己一个人就能带回去了。”顾冉笑眯眯地,“村长你放心去办事,我不麻烦你了。”

  吴村长看了顾冉一眼,走了,顾冉则从码头边儿上的集市开始逛。

  永昌县是个繁华的大县城,集市上摊贩多,卖的货物也多,吸引过来的顾客跟行商熙熙攘攘的,跟东林乡一比,规模大多了。

  顾冉眼睛看个热闹,实际上却没敢乱花钱。

  按照预算,她得先买下主食的口粮,才有余钱考虑别的。

  衣食住行衣食住行,住有了,行也已经算知道了,剩下就是衣食。

  衣物方便得购置一床新的席子,帐子,夏被,穿的得起码买三套衣裳,两双布鞋,另外还有帕子针线什么的。

  虽然她不会针线活儿,但平时衣裳有个豁口,还是得自己补的吧?

  也正因为不会针线活儿,所以夏被衣裳什么的,都得买现成的,那钱银自然比自己扯布做要花得多,为了便宜一些,让掌柜的给打个折扣,她干脆就在一家四海布坊里头,把要的东西全置办齐全了:

  帐子一张:一百二十文钱。

  夏被一床:六十文钱。

  三套衣裳:二百四十六文钱

  两双布鞋:八十文钱。

  帕子针线包之类的拢共十五文钱。

  这么一口气就去了半两银子了,钱银可真是不够花的。

  布坊掌柜看顾冉买得多,还另外送了面小镜子跟碎布以及一根头绳做添头给她。

  等出了布坊,顾冉才发现,东西买太多了,放身上不合适,她还得去买其他东西呢,怎么办?

  第43章

  不要紧, 幸亏她还有一个工作间。

  将东西打包后,她背着大包拎着小包出去,故意往人少的巷子走一段路,走到树荫下, 趁人不注意, 将东西放进了工作间。

  就这么走了一会儿路, 顾冉就觉得满脸汗渍。

  五月的闽州, 便已经是酷热不已了。

  树上的知了鸣叫个不停,而路上行人匆匆,都选着阴凉的地方避着阳光走。

  顾冉觉得自己再走下去要中暑了, 于是选择在树荫下纳了一会儿凉, 心里头则趁这个时候, 决定下了先买三个月份量的口粮。

  因为考虑到买下来后还得放工作间存起来,所以分别去了两个米粮店,一个米粮店买了半石米,凑起来刚好一石。

  顾冉买的就是当地出产的普通稻米。

  闽地气候炎热, 种植水稻普遍是一年两熟, 还有不少地区是一年三熟,据说还采用了朝廷大力推广的农事三法耕种,大米出产量多, 亦是大盛朝纳粮最多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