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三章(1 / 2)





  在那位带着沪音的何先生之呼吁下,此次论坛的最后一天,每个人都真的只是在谈“记忆”了。

  以及,“回忆”也许属于自己,也许属于大家的,一些过往。

  这并不是十分遥远或者说陌生的话题,相反与大家息息相关,很接地气。

  因此,整个氛围都非常之活跃。

  记忆——

  往往蕴含着过去的人和事,而一段段“过去”,最终组成了独一无二、不可以复制的历史。

  但是,当小众群体随着时间的洪流被逐渐埋没,“记忆”,便成为呈现那段历史的主要方式。

  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认为:记忆,是一种个人的重塑机制。

  他在其论着《论集体记忆》一书中确认“集体记忆”的存在及意义,指出共同的回忆是一个团体凝聚力最重要的手段,它是建立整体自我认知的重要保障。

  眷村子弟,便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通过不断地回顾、重复与凝练,将那段已经过去几十年而可能不再准确的记忆摆到自己的面前。

  对他们而言,“准确与否”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过去那一段岁月的真实存在而将他们彼此,聚集在了一起。

  唐绵是个体,谈不了“集体记忆”这种复合型话题,但对此,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讨论与分享,逐渐接近尾声。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时代里颠沛流离的故事其实随便挑一个都非常动人。

  可是,唐绵很有感触,也很动情,甚至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还要多。

  但是,却不像以往那般沉浸其中。

  她做不到、并且是完全做不到,排除一切杂念来投入今天的一切,想法自然也不再单纯。

  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在频频回首自己的个人生命记忆的时候,也在不断勘探他们所生长的那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就像是浮萍,飘飘荡荡,它会感到害怕,人在什么都抓不到的时候,总是想要依靠惯性去寻找慰藉与依靠。

  在透过追忆、透过父辈的描述,不断重塑原乡图像之时,眷村子弟作为第二、叁代已经与第一代产生了明显区别。

  他们开始试图将自己融入这共享的历史文化脉流当中,以期待自己有能力去抵抗历史痕迹逐渐消逝的生命源点。

  他们在努力地,寻找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记忆空间。

  唐绵——好像也是这样。

  十年时间,说长不长,可说短亦是不短,她辗转伦敦、香港还有东京,最后又回到蓉城。

  每每午夜梦回,看着窗外城市的夜景,或熟悉或陌生,她也在不断地问自己——这样的生活算是什么?

  在这一过程当中,她无法避免地随波逐流,去寻找只属于自己的记忆空间,以分散自己骨子里,那种在外漂泊的“流浪感”和“不安全感”。

  不过唐绵不是什么大历史当中的人物,有幸生活在和平时期,“小情小爱”就已经占据了她的太多精力。

  从这两天论坛上大家的发言中,她也开始渐渐反思——记忆,究竟是不是准确的?

  如同很多人一样,在做不到、达不到、够不到的时候,她是不是,也为了自己所想、为了不让自己过于失落,只得用仅有的模糊画面,去不断塑造,从而为自己构造了一个“天真乐园”呢?

  而那其中,又有几分,是真实的呢?

  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会后,Candy开车过来接唐绵。

  唐绵以前在伦敦读书时,有好几个台湾同学,她的室友Candy便是来自台湾的祖籍山东的眷村第叁代。

  这位叶引口中“唐绵的灵魂伴侣”,现在是个自由旅行家,待在台北的时间不算多,可唐绵次次来,她都会尽量赶回来做东。

  按照原计划,两人今晚准备自驾前往北投泡温泉。

  唐绵很满意Candy的这个安排,因为她现在急需用叁温暖里的那种雾气与暖气来包裹自己。

  她刚刚坐上车系上安全带,还未来得及舒一口气,LSE在台北的几个校友便给Candy打来了电话,说想要大家聚一聚。

  在征求唐绵意见后,Candy调转车头驶向忠孝东路。

  大家将地点约在微风广场四楼的“宽巷子”。

  理由是——唐绵是蓉城人,一定要她来评价这家台北新开的着名火锅店,到底正宗不正宗?

  唐绵耿直睿评:不可否认,食材摆盘精致,但为了迎合台湾市场需要,做了调整——要辣不辣,要麻不麻。

  末了,不忘补充一句:欢迎大家到蓉城做客,请大家吃最最正宗的麻辣锅。

  俏皮模样,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可总的来讲,白天的论坛几乎已经抽光了唐绵的全部精力,她的兴致并不高,吃得并不起劲。

  但是,几人回忆着数年前在伦敦的趣事、分享一些近况,时间倒也过得很快。

  聚餐结束不过傍晚七点,但是天却快黑了。

  台北,再一次下起了又绵又细的小雨。

  Candy酒量不行,小酌几杯就已经醉了。

  婉拒了Candy男朋友需要绕路送她回酒店的提议,唐绵在商场门口与各位同学一一道别。

  大家都离开后,唐绵望着不远处——行人与车辆来来往往,时不时遮挡写着“忠孝东路五段”的路牌。

  她愣在那里,发了一会儿呆。

  思绪不受控制的,就想到了那个夜晚的那个歌手的同张专辑里的一首歌。

  已经听过无数遍的那一张专辑。

  她不懂——如果让她等候,会等到什么吗?

  哦,那位歌手,也出现在了唐绵今天的生命里。

  她深吸一口气,这一霎那,冷冷的空气,包围了唐绵的全部情绪。

  正如数年前孟苇庭唱得那首歌一样——

  雨,对于冬季的台北来说,是必备品。

  淅淅沥沥地洒到地上,再蒸发到身上,黏黏糊糊,让人感觉并不舒适。

  霓虹灯牌的光圈被雨点晕开,台北这座城市很旧,却很干净。

  不远处的101大厦被印在地面的水渍上,歪歪扭扭的,与周围建筑混作一片,不像是它原本那样的孤独与高不可攀。

  整个台北城就像是在被笼罩雾蒙蒙的氛围之中,显得深沉、沉重,用眼睛望过去,很有胶片质感。

  唐绵竟然一时分不清是在电影还是在现实。

  圣诞将至,街边小店的彩灯都出来见了世面。

  信义商圈氛围十足,热闹非凡。

  夜,在轻轻摇曳,路过的人都洋溢着笑意。